最近中央台有一档很受欢迎的节目,叫《国家宝藏》,以明星化身“国宝守护人”,讲述每一件国宝背后的故事和历史。
无独有偶,在翡翠界,也出了这样一件国宝,下面跟三哥一起来看看,翡翠王和它的守护人,所经历的传奇故事。
在建国初期,我国曾发现过一块巨型翡翠,被称为“卅(sà)二万种”。
据资料记载,这是一块块原产于缅甸的翡翠原石,重约上千公斤,周身满绿,种水极佳,堪称“翡翠王”。
至于为何起名为“卅二万种”,民间有两种说法:
1、与交易价格有关
翡翠王初现于世时,正处于清末乱世,一位云南商人将其运到中国境内,卖给了一大户人家,得了三十二万两银子。
而在古代,“三十”通常以“卅”为记,故取名为卅二万种。
2、与古籍含义有关
在名著《红楼梦》中素有“千种玛瑙万种玉”的说法,自古玉石种类繁多,品质也是参差不齐。
因此专家认为,这“卅”可能就是代表数量之多的含义,以此表示该翡翠原石质地上乘,为众玉石之首,是万里挑一难得的精品。
数次神秘消失
1、第一次乱世失踪
19世纪末,有国内富商买下这块翡翠王后,原想要将其作为家产分割给几个儿子。
正当几个儿子为谁多谁少争吵不休时,家中仆人却急忙忙来报,说放置在院中的翡翠不翼而飞了。
看着院中一片狼藉,家人们立刻报官查案,可始终都没有个结果。
后来,民间相传,是富商一想到几个儿子日日挥霍无度,不忍看到如此宝贝日后被儿子们糟蹋贱卖,这才作计偷偷捐给了政府。
而从那以后,卅二万种也随这个故事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2、第二次神秘失踪
而卅二万种的第二次现身却是由一封读者来信发现的。
1949年建国前期,社会局势还不稳定,上海一报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
信里提到:在上海一家洋行的地下金库里,藏着几块巨型翡翠,而这家洋行,已经结束在上海的业务,准备马上启程回国,同时准备把这几块巨型翡翠也带出国门,变为洋人的珍宝。
这封信立刻引起当地领导的重视,上海军管会工作人员立刻前往洋行检查。
果不其然,在这家洋行的地下仓库里发现了四块巨型翡翠原石,在一较大的玉料上面,标着四个字:卅二万种。
翡翠王的再次现世,立刻引起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周恩来总理下令将“卅二万种”用专列从上海运抵北京,并安排一位基层***干部将其安全运送到秘密的军用仓库,日夜看守,一丝消息都不能走漏。
这位普通的***干事一守便是二十多年,除了领导外,外界都以为卅二万种再一次消失了。
唯一国家级翡翠工程
1980年6月5日,《北京晚报》破天荒地刊登了一则“寻玉启事”——《宝玉何在》。
一时间,卅二万种的踪迹引起京圈热议。
寻玉启事登报才4天,北京玉器厂厂长室就来了位50岁开外,干部装束的客人。
他掏出介绍信,说是来提供宝石下落的。
而这一位不速之客,正是秘密守护卅二万种二十多年的***干事。
1982年11月9日,在对“卅二万种”的真实性确认之后,有关部门立即向国务院提出申请。
国务院随即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认真讨论,最后,会议一致同意申请中所提建议,将周总理生前倾心保护的“卅二万种”,交由北京玉器厂进行设计雕刻,争取在1989年底之前完成,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的献礼。
接到任务后的北京玉器厂立刻组织著名雕刻专家组成制作小组,经过上百次的讨论设计,起草图纸,反复推论。
1989年10月,在众多**的共同努力下,“卅二万种”终于化身“岱岳奇观”、“含香聚瑞”、“群芳揽胜”、“四海腾欢”四大翡翠国宝:
从1982年11月到1990年6月,历经八年时间,曾经颠沛流离的翡翠王,终于变身成为四件世界级翡翠艺术瑰宝,因原定于1986年完成,故又名为“86工程”。
《四海腾欢》
翡翠插屏,高74厘米、宽146.5厘米、厚1.8厘米
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翡翠插屏,整个画面以龙为主题,云海茫茫,九龙腾飞,狂飚席卷,云水翻腾,气势磅礴,精美非凡。
《岱岳奇观》
翡翠山子,高80cm,宽85cm,厚52cm
以五岳之首的泰山为题材,山脉峰峦起伏,错落有致,泰山的十八盘、玉皇顶、云步桥、竹林亭……仿佛就在眼前。
《含香聚瑞》
翡翠花薰,高78cm、宽65cm、厚39.5cm
以绿翠为主,采用了中国玉器历史上高难度的套料工艺,饰以圆雕的龙,以深浅浮雕的技法和开光的艺术形式,装饰传统的四灵兽”图案,碧绿晶莹,灿烂夺目。
《群芳揽胜》
翡翠花篮,高64cm,宽41cm
以精湛的雕工将牡丹、玉兰、菊花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宛若天成,雍荣华贵,富有浪漫情怀。
提梁、与能够活动的链条,让这件作品更加生趣盎然。
其实有时候,我们喜欢一样事物,不仅喜欢它本身,更喜欢的是它背后的故事、意义,国宝如此,传家宝也是如此,所谓文化传承,亦大概如是。
标签: 翡翠原石高清图怎么样
评论列表
人体佩戴的首饰有吊坠、手镯、耳饰等,与翡翠搭配的一般都是K金。
当优雅的翡翠与耀眼的钻石搭配时,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