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玉雕图案,宋、辽、金、元是我国玉器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时处于中原地区的大宋经济繁荣,而面对周边少数民族势力所建立的辽与金显得军事软弱,双方尽管频繁发生战争,但经济与文化交流根本没有断过,而作为文化符号的玉雕,辽与金深受影响,随着蒙元的入主中原后,又进一步吸收了上述三朝的玉雕技术,面对宋、辽金与元时代的玉雕童子,通过我以下的分别描述,你会进一步分清它们各自的特色
从宋代玉雕童子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现实生活的特色我在前面问答已经说过,宋代随着经济的发达,其玉器制作也充满了强烈的世俗化倾向与明显的生活气息,其主流题材都体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继承唐代玉雕技术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受到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题材中的人物、飞禽、植物等图案变得更加深动而富有情趣玉雕图案。而题主所说的玉雕童子属于人物题材中的一个分支。从体型来说,人物体态偏丰硕,手持荷花,富有寓意,这是因为荷花在古代象征着“和和美美”,以汉族童子居多。其雕刻的要特点是:后脑勺偏大而突出,从脸部观察,其五官轮廓以阴刻的方式进行表现,双眉似弯月,双眼的形状像枣核,鼻子端正,嘴巴小,双耳偏大(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招风耳),鼻子两侧阴线从眼角到口角过渡自然,一气呵成。从服饰雕刻处理上观察:采用窄口袖,出口处进行一刀切,而肘弯角处的衣皱阴刻细节表现得柔和与纤细,衣服上出现的纹路为斜方格纹、“水”字纹与“米”字纹等。除了持荷童子外,当时还有飞天童子、攀枝童子与舞蹈童子等好几类。
从辽、金玉雕童子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受中原文化影响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双重结合
辽与金是当时威胁到宋王朝的两个心腹大患,军事冲突时有发生,但他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没有发生中断过,受中原汉族的影响,辽与金的玉雕在吸收了汉文化的同时,也掺入了本民族的特色玉雕图案。
辽代玉雕童子辽的玉雕从形制、纹饰风格与雕刻技法来看,却没有受宋代玉雕的过多影响,反而继承了唐代玉器的传统,我们从辽的童子玉雕可以看出,它的造型不拘一格,人与鹅进行嬉闹的样子体现出随意的布局,也具备很强的写实感,从脸部来看,童子的眼睛比宋代童子的眼睛要大,嘴偏长,总体粗旷,不及宋童子开脸那样喜庆,也间接的反映这个直来直去的游牧民族玉雕图案。服装上来,也不用繁琐的纹饰来炫耀雕琢的技巧,表面看上去平淡无奇,自有一种清新与淡雅的情调。由于打猎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故玉雕也是他们一个表现此情景的手法之一。
辽代玉雕的题材具有本身的民族特色,而雕琢的工艺与表现手法基本沿用了唐代的传统,但在工痕上比唐代要粗旷,各种细节与抛光不太注意玉雕图案。
金代玉雕童子金在发展与壮大过程中先联宋灭辽,后又灭了北宋,在抢夺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吸收了汉文化,在玉雕风格上,既继承了辽代玉器的传统,又受到宋代玉雕工艺的影响,故题材上反映出宋玉的花鸟,也有辽玉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山林,飞禽与虎鹿等,其玉雕的童子也有其特色:其服装比宋与辽更加简洁,头部的发髻几乎没有显现,金是后来满清的祖先,女真人当时梳得辫子还不是很稠密,开脸这里还是采用宋代的阴线雕刻法,眼部、眉毛、鼻部与嘴部都是十分简洁,从服装上来看,比宋代更节省、疏朗,不重细节,几乎与辽玉一样简单,手中的猛禽海东青则是女真人生存的工具之一,女真人认为海东青能表达他们民族淳朴与剽悍的特点, 不受压榨与欺凌, 这在之后的反抗辽的斗争中得以充分地体现 玉雕图案。这种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也会在玉器上反映出来。
从元代玉雕童子上反映了其吸收宋、金玉器特色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元朝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封建王朝,为了适应发展,元世祖忽必烈也开明的接受汉文化,故玉雕文化也得以延续,元代玉雕是以宋、金玉器为基础,继续向前发展玉雕图案。镂雕技艺与浮雕技法都被使用的出神入化。其玉雕童子的特点:从脸部来看,五官是用一条粗线进行阴刻勾勒,鼻两侧的阴线则是延展到鼻的两翼就停止了,而不到口角,眼睛中间多出的一条眼线用阴刻横线来表示。鼻子是上窄下宽,又称蒜头鼻。衣服上的褶皱线与辽玉、金玉相比,更加简洁,但比宋玉童子相比,更粗更深,但缺乏宋的秀丽挺拔,而且刻化得杂乱而没有规律性。这就是元代玉器不拘小节的特点,即对表面琢磨吸收了宋代玉雕细致入微的长处,但在形神气韵与作风上还是保持了象金代玉雕的那种粗旷豪放。
结束语总之玉雕图案,宋、辽金与元的玉雕童子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的基础上可以一一分清,这是因为:
宋代玉雕童子身上反映出当时现实的生活气息,辽金玉雕童子身上反映出中原文化与两个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相结合;元代玉雕童子身上则反映出宋、金玉器特色被吸收后的延续玉雕图案。希望以上观点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评论列表
本身也代表着优雅、神秘、温和和端庄等
翡翠的寓意代表着丰收、金钱、满地有财、处处生财
绿色翡翠饰品,能使人显得含蓄端庄,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