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白玉的最重要因素是 质地。白玉质地由本身固有的结 构所决定,包括滋润、光泽,有 否裂纹、杂质等,是综合性的表 现。细腻滋润是鉴别白玉的主要 依据,人们爱白玉也正是喜欢它 的“纯”和“润”。其中最珍贵 的是羊脂白玉,其色如脂,质地 极纯极润。其次是普通籽料、山 料白玉,色也白,但纯和润不如 羊脂玉,特别是润度方面要差一 些。因此,掌握对白玉质地细腻 滋润的鉴定是非常重要的。白玉 的细腻程度、透明度和油脂光泽 等,是反映白玉质地好坏的三个 主要方面。
好的白玉坚硬细密,给人的 感觉:一是外观很细腻,二是坚 硬不吃刀。质地细腻的美玉一般 密度较大,手感有明显的沉重感。
如何判断细腻程度?可通过 作用玉石的自然光线来观察。若 白玉内在结构的各处对光线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肉眼看 起来均匀一致,没有瑕物 存在,这种白玉的质地就 很细腻。质地细腻的白玉 一般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 求:晶粒间隙小;晶粒粒 度均匀;透光性能一致; 显微裂隙少。
质地细腻的白玉往往 结构紧密,凝重感非常强, 呈现的效果是半透明,甚 至是微透明状。和田白玉 往往会呈现这些优质条件, 而青海白玉山料由于质地 相对松,其透明度就偏高, 质地明显不如和田子料好。
白玉的油脂和油润度白玉表面的油脂光泽 程度基本反映了它质地的 细腻程度,子料的质地细 洁紧密,它的油脂度就强。 而山料质地相对较松,它 的油脂度就弱。
好的白玉要体如凝脂, 给人的感觉应该像刚切开 的新鲜羊脂,又油又糯又 酥。白玉的光泽与翡翠截 然不同,翡翠以鲜明光亮、光泽外射为美;而白玉则以“精光内蕴”、内涵充分为美。 白玉的油润度包括两方面,即油润光泽的视觉感和油滑润手的触摸感。 白玉的油润度和油脂光泽互为因果。白玉一般都具有程度不等的
油脂光泽,油脂光泽越强,质地越好。导致白玉呈油脂光泽的主要原因 是内散射光,它是射入玉石内部的光线经玉石内晶粒散射后,再次进入 人眼的那部分光线。玉石的紧密度越高,光泽越强。但硬度过高,光泽 会偏刚性。刚性的光泽对翡翠来说是好的,但对白玉来说则是缺点。另外, 软玉打磨越细,越会显得光泽度强,油脂感强。 触摸感一般指手 感。手感上的油性是指 触摸玉石时略有阻力感 的油滑感觉。就像手里 握着一坨羊脂油,用手 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 的滑润感觉。在手感方 面,和田子玉具独特的 优势。山流水料、戈壁料、山料则次之。
白玉的透明度透明度是白玉透光强度的真实表现,是检验白玉的重要指标之一。这种表现既与白玉内部结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又对白玉质地、颜色的好坏能产生烘托作用。
各种白玉都有自己的透明度,而每种玉材不同的最佳透明度可以 把玉材自身的质细、色美烘托得更好。观察表明,以和田玉为参照系 数,有些玉材不透明,质地干,不滋润;有些半透明或近半透明的玉材, 则缺乏优质白玉所特有的油脂光泽。只有拥有了油脂光泽的滋润度, 这块白玉的透明度才算最佳。但截至目前,国内尚缺乏一个明确的共 同透明度标准。要确定某种玉材某块玉料的透明度是否最佳,其判断 能力需在实践中不断努力积累经验。而初入门的玩家,应多向经验丰 富的师父请教,然后在赏玉、选玉的过程中积累知识。
白玉内部的絮状和米粒状白玉内絮状的细密均匀程度 即白玉结构的细度,是白玉很重 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各种白玉玉 料中絮状的不同,是造成成品外 观和手感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料里面一般都会有短云絮 结构,用专业电筒观察短云絮结 构需打侧光看,而不是从背面打 光。背面打光只能看到杂质,难 以看到内部结构状况。对子料而 言,云絮越细密越好。羊脂白玉 在经过点光源侧向照明后,会呈 微透明的密集云絮状,均匀分布 在云絮状基底中散布透明度不等 的细小斑块;俄罗斯白玉的子玉 一般云絮结构较大,同时夹杂斑 块结构,但也有少量很细的以至 看不到结构。总体上,对子料而言, 打光看不到结构的只是少数。
新疆白玉山料的内部云絮状纹理松散,往往出现长条状、长丝状。 而俄罗斯白玉山料里的云絮状纹理呈团块状,夹杂许多蟹爪纹,结构松。 青海白玉山料打光后看不到结构,因为青海白玉并不是云絮结构细密, 而是云絮结构发育不全。放大后会发现,更多的是纤维状与叶片状交 织而成毡状、束状结构,并有絮状棉绺或黑褐色翳状斑点。因此打高 光后看不到絮状结构的以青海老料和优质俄料居多。而韩国白玉在光 照下多呈现鳞片片状,中粒细变晶状,似变斑晶状,毛毡状交织则较少。 因此,韩国白玉的成品外观次于和田白玉、俄罗斯白玉和青海白玉。
白玉内部结构中米粒的大小及均匀程度对玉质影响很大,也是判断 不同品种玉料的重要依据之一。白玉的米粒状其实是其晶体颗粒,颗粒 越小,排列越均匀一致而无明显差异,玉石的质地就越细腻。另外,米 粒状紧密镶嵌,单个米粒的边界不明显,间隙小,它的质地就比较细腻。
子料结构虽有松有密,但其颗粒的大小一般远较山料和山流水料 细。而俄罗斯白玉和青海白玉一般颗粒比和田玉大,所以在打磨时容 易出斑点现象。
韩国白玉因为颗粒感很强,用肉眼即可看到细小的白点,所以不 光在切割时容易崩口,抛光后细腻感、温润感一般也比较低。
白玉的白度、密度和净度白度
白玉无论山料、山流水 料、戈壁滩料和子料均讲究 白度,都以颜色越接近白色 越好。即使白玉中相同的玉 种,相同的玉料,相同或相 近的质地情况下,仍然以色白 者为最优。但什么样为色白? 白到什么程度为好?目前业界 尚无量化的标准,度的把握完 全凭业者经验来掌握。一般情 况下,白色与质地相结合,白 得温润,白得自然,白得赏心 悦目即为白度合适。而灰白、 惨白、苍白,白中带阴,白里 带瓷则不为人所喜爱。如果 不讲质地,只求直白,走向 片面则不足取。
密度
白玉的密度和白玉结 构的致密程度是两个概念。 密度是间隙大小,致密度是 高织程度,像青海白玉结构 致密程度高于和田白玉, 玉料甚至抛光之后都看不 到结构。但和田白玉密度在 2.922~2.976克每立方厘米之间,一般为2.95克每立方厘米, 而青海白玉的密度一般在 2.9克每立方厘米左右。因 为密度小大的差异,和田 白玉的手感明显重于青海 白玉。因此,相同大小的 白玉,密度越大分量越重; 反之,密度越小重量越轻。 密度比白度更重要。
白玉的密度和物理学上的密度(比重)虽然相关,但并非完全一致,它是指该物质是否致密,即白玉材料里面间隙的大小,和翡翠的种是否老有些类似。凡间隙小密度大的白玉,在同样的 打磨条件下产生的光泽比较强烈。
测定白玉密度的办法有静水称重法、重液法和手工掂重法三种。
静水称重法一般使用手持式弹簧秤。手持式弹簧秤可称重 10 ~ 1000 克样品的相对密度,对小原石和小玉件,这种办法快速而 准确。但弹簧秤称玉时需先将玉石擦净,气泡消除,以免出现误差。 重液法是测定宝玉石的近似相对密度值,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区 分外观非常相似的玉石材料。但一般收藏者没有实验室这种条件,而 在交易现场用重液法也不现实。因此有经验的专家或业者,常用手掂 的办法来区别玉材,这便是市场交易中常用的手掂密度测量法,熟练 掌握后一般管用。
净度
白玉的净度是指白玉中绺裂的程度和含杂质的情况。在同等玉质 条件下,以没有或少有绺裂、杂质为净度最好。但在不同玉种、玉质 条件下,净度的标准也不一样。如青海白玉、韩国白玉的块头一般较和田白玉块头大,净度也好于和田白玉。如果不讲玉质只求净度,反而超过和田白玉。和田白玉偶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如裂缝、黑点、白点等,这当然会影响玉的价值,以尽可能没有瑕疵最好。但瑕疵如善加利用,变瑕为瑜、变瑕为巧,反而会增加玉的 附加值,这种天然的缺陷美,是自然石质的最有力见证,但瑕疵多时 则会影响玉的品质和价值。
鉴别白玉优劣,一般从形状、颜色、质地、净度等方面去评价。 白度是颜色的指标,密度是质地的指标,净度是观感的指标。其中质 地是白玉评价的核心因素,关键所在,比颜色更重要。
白玉的皮张白玉除新开采的山料 外,一般都有玉皮。玉皮 按其成分和产状等特征, 可分为石皮、糖皮和色皮 三类。
1. 石皮(见前述)
2. 糖皮(见前述)
3. 色皮
和田子玉外表分布的 一层褐红色或褐黄色玉皮,业内习惯上称为皮色子玉,有秋梨、芦花、 枣红、黑等颜色。琢玉艺人以各种皮色冠以玉名,如秋梨黄、虎皮子、 枣皮红、洒金黄、黄蜡皮、黑皮子等。世界上一些白玉子料带有此色,
但均不如和田玉皮色美丽。 利用皮色制作俏色玉器,自 然成趣,业内称为“得宝”。
和田子玉色皮的形态各 种各样,有的呈云朵状,有 的为脉状,有的成散点状, 有的呈弧线状。色皮的形成 是次生的。自古以来,同等 带皮色的子料价格要比不带 皮色的子料贵。自然灿烂的 皮色,是和田玉子料特有的 特征,也是真货的标志。
和田玉籽料原生皮色的 特征大体分以下五种:
(1) 全包裹、微透明
**的子料,皮色必然 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 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 呈微透明、滋润明亮,有油 脂光泽,手捂或手握一二分 钟,即见其“出汗”。
(2) 颜色自然
子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 冲刷磨砺,受到其他矿物质 的浸润渗透,自然受沁,会 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色,在 有裂隙的地方深入肌理。皮 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 的颜色则由浅至深。这种皮 色自然、耐看,抢眼而不碍眼。其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3) 皮色有层次感,皮肉呈渐变过渡状
由于子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分阶段共同制造的,所以颜色沁 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呈渐变过渡状。
(4) 皮似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
这类子料多为石皮子料。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 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子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状,但是其表面 会有皮肤毛孔一样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犹如凹凸不 平的麻皮坑,在 10 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砂眼麻皮坑分粗、细两种。
(5) 有皮无色的子料
无皮色的子料多属于山流水料,俗称“白皮”。肉色即是皮色, 皮色即是肉色,可呈深浅不同的颜色。所以,也有人按颜色对和田玉 进行分类。不过无论是白玉、黄玉或墨绿色玉子料,其表面都多少有 层包浆或沁色。
白玉的沁色和田玉的颜色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原生色,二是次生色。
原生色包括玉的本色、玉中杂质的颜色,与围岩相接之处玉与石 交融的颜色,以及玉在成矿过程中再次交融,再次变质改变的颜色。 和田玉的原生色可分为白、黄、青、碧、墨等色,包括它们之间交融 和玉中杂质色泽的参与呈现的不同色彩。人们往往依据玉的新色彩来 给玉命名,以区分不同的玉种。如青白玉、青花子玉等。
次生色包括天然次生色和人为次生色。天然次生色是指在风化、 淋滤、浸染、光照、氧化等自然作用下,玉的颜色发生了改变。人为 次生色则是玉被人开采后,制作成各种器物,由人佩戴、盘摸、染色、 随葬,后发掘出土,再为人所佩戴、把玩而造成的颜色改变。
玉的次生颜色作用在玉表皮上面叫皮色,作用在玉裂隙上的颜色 叫沁色。虽然二者生成的原因基本一样,但皮色能作为和田子料判断的依据,而沁色只能作为子料判断的参考。 白玉子料的表皮非常光滑,铁质等其他金属元素难以在短期内黏附
其上并沁入白玉形成皮色;而白玉山流水料、戈壁料或子料裂隙处的质 地相对较松,铁质等杂质较容易进入而形成沁色。所以白玉中的沁色通 常比皮色的颜色要深些,这证明白玉皮色的形成较沁色的形成更久长。
有些山料同样有沁色出现,这是因为雪冰雨水把山料周围土石中 铁离子等杂质带入裂隙中,从而形成沁色。山料沁色的现象和田白玉 较少见,而在俄罗斯玉山料中则较多出现。
玉的沁色除天然次生色外,还有人为沁色。这是因为一旦玉进入 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受到人为的影响。一是因为玉在长期佩戴、盘摸 的过程中,传世的玉器会在表皮和内部慢慢出现转色,这是由于人的 汗脂、生活用品的接触、空气氧化、光照等因素造成的,不少传世古 玉还会在皮壳上和沁色部位留下细细的磨痕;二是葬玉会在墓中与随 葬物品和墓葬周围矿物土壤相互接触,使玉受到沁变,从而改变了原 来的颜色;三是因为人为在玉器沁色部位加工,作上图案、线条或颜色, 这种颜色的改变是人类活动造就,所以叫人为沁色。
因为作假的沁色比作玉皮的沁色相对容易,所以假的沁色子料屡 屡见到。因此对于有沁色的枣红皮、金钱皮等易作假的玉料要特别留意。
白玉的玉性和绺裂白玉的玉性和绺裂都是自身的缺陷。好的设计师和玉工往往能够 因势利导,善用玉性和绺裂,通过雕琢、镶嵌、涂油、封蜡等手段, 消除或遮盖这些缺点,使之成为好的作品。
玉性是指玉的结晶构造。玉的结晶颗粒形状多种多样,排列也不 尽相同,表现为不同的性质,称为“性”。越是好玉,玉性的表现越 不明显。玉性实际上是玉的缺点,好的子玉表现无性或玉性表现不明显。
“绺裂”是泛指玉石上所有的裂纹,按照行话所讲,小的裂纹称绺, 大的裂纹称裂,合起来称“绺裂”。玉料的绺裂,有的是成玉过程中构 造运动形成的,有的是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根据不同的裂纹与分布,它 的粗细、长短、深浅都不相同,如长而深的称“碰头绺”,边缘浅而中 间深的称“抱洼绺”,玉内部的称“胎绺”等。“活绺裂”指细小的绺裂, 有各种各样的,如主要分布于表面上如指甲状的“指甲缝”,由表面向 内呈鱼鳞片状的称“火伤性”,多呈一致方向细致裂纹的称“细牛毛性”等。
一般来说,死绺好去,活绺难除。经验表明,凡是显在堵头或硬 面的绺绝大多数能侵入内部;除胎绺难于预测外,其他绺裂都能反映 在玉面上,只要把堵头表面皮切出平面,死活绺裂一般都能显示出来。
标签: 翡翠原石白中发黑说明什么
评论列表
人体佩戴的首饰有吊坠、手镯、耳饰等,与翡翠搭配的一般都是K金。
当优雅的翡翠与耀眼的钻石搭配时,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