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廷首饰纹样多变、精致繁复、寓意深远,既带着鲜明的统治阶级审美情趣,也是一代工匠从生活中体悟出来的审美追求。清宫廷翡翠首饰一般包括翡翠雕件首饰和翡翠镶嵌首饰两种。
碧玺镶宝石花簪 簪挺錾刻“宝华足纹” 故宫博物院藏
头饰清宫廷头饰中,簪钗很常见,大多是成对出现。随着簪装饰性的演变,簪头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大,最后演变出簪花。宫廷后妃簪钗精细华美且兼顾审美与实用,取材也非常丰富,其中尤以一整块翡翠制出簪头和针梃连为一体的最为珍贵。
碧玺镶宝石花簪 簪挺錾刻“宝华足纹” 故宫博物院藏
扁方为晚清满族妇女特有的首饰,《清末贵族之生活》记载: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之上。
上:翠扁方 下:镶碧玺花卉纹扁方 故宫博物院藏
在晚清宫廷首饰中,扁方的材质也非常丰富,翡翠、白玉、金银、玳瑁等,以此为底,在其上施以金银镂空、金镶玉、金累丝点翠、玳瑁镶金、玳瑁镶珠玉等等工艺,美轮美奂。
翠扁方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的翡翠扁方,碧绿如水,有的在翡翠上镶嵌金银、团花、蝙蝠等吉祥图案,这种珍贵的翡翠扁方,戴时横贯发中,翠绿的玉色与漆黑的头发对比强烈,十分抢眼。也有的平素光洁、不着纹饰,着重呈现玉质的碧翠欲滴、晶莹高贵。
耳饰金镶翠耳坠(对)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旧藏的清代耳饰,质料高贵,色彩华美,有的体现珠翠宝石色泽的自然美,有的以繁缛取巧的工技为特色。
金镶珠翠耳环(对) 耳环背面錾刻“志成足金”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廷翡翠耳饰以镶嵌和雕刻见长,尤其晚期翡翠以浮雕、透雕结合手法雕琢各种吉祥繁复图案纹样,辅以黄金或银镀金镶嵌,典雅古朴又精致细腻。
项饰清朝的项饰是清宫廷首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遇重要场合男女均需佩戴朝珠,后宫嫔妃必须佩戴领约。
翠朝珠 周长15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翡翠朝珠使用始于乾隆时期,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朝珠原是佛教数珠,后来发展成为清代宫廷重要的服装饰物,由一百零八粒珠贯串而成,附有佛头、纪念、背云。清朝满族宫廷女子朝珠的纪念与男子不同,男子两串纪念在左,女子两串在右,二者不可颠倒。
银镀金嵌珠石项圈 通长4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领约是宫廷皇后、嫔妃紧贴领子佩戴的一种必备项饰。通常用金银累丝编织成圆环形状,上嵌各式珠宝,两端各垂一条丝绦,尾端分别坠有珠饰使之有垂坠之感。为方便佩戴,金环的中部会安装可以开合的铰具,使用时打开金环从脖子上套入即可。
手饰这对翡翠镯子绿色莹润,颜色深浅不匀,偶有艳绿,水头足,堪称“高翠”
翡翠手镯在清朝中期开始流行,晚期达到鼎盛。宫廷所用手镯大多用料考究,工技精巧,纹饰华丽,且巧用各种材料。手镯形制以圆形圈口为主,也有方形或椭圆,早期由于纯粹手工制作,所以在对称性和粗细均匀程度上有差异,抛光程度也不好,所以用手抚摸可感到凹凸不平或粗细变化。
翠镯(对) 故宫博物院藏
手串又称软镯或手串十八子,由十八粒同一质料的珠子组成,既可戴于手腕、把玩掌中,也可悬挂于衣襟之上。清宫旧藏后妃的翡翠十八子串,将当时十分珍贵的翡翠、粉色碧玺、珊瑚、珍珠集于一体,在清代宫廷首饰中亦属珍贵。
翠十八子手串 故宫博物院藏
翠雕桃子纹戒指(对) 故宫博物院藏
金里镶翠嵌珠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朝宫廷戒指工艺已经相当完善,一般都是将上好的翡翠玉料打磨成指环的形状,也有在玉石上雕刻竹节等花纹。还有金里镶翠戒指,是以内圈金胎为底,外圈镶纹翠箍,边缘上镶嵌一圈小珠起到固定和粉装饰金翠接缝的效果。
佩饰清宫廷翡翠饰物中蕴含传统文化最为丰富和深厚的,最能体现传统玉文化思想渊源的就是玉佩。
翠佛手纹佩 故宫博物院藏
其佩戴方式通常是男子系于腰间,女子挂于胸前。清宫廷翡翠玉佩常在佩上栓一双套结,以红碧玺、红宝石、红色尖晶石为结石,在结石之下用米珠把线绳围住,绿、红、白的色彩对比抢眼夺目。
翠玉镂雕双面香囊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的翡翠香囊做工极为精细,多以透雕为主,玲珑剔透,悬垂宝珠流苏,构造精致巧妙,展示了后妃宫廷生活精致华丽的一面,也侧面反映了清宫对女性行为的要求和形象认知—举止娴雅,温婉动人。
原文作者:杨晓丹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6年7月刊《宝蕴滴翠 清代宫廷的翡翠首饰》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为什么慈禧太后是晚清翡翠文化的“关键人物”?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标签: 翡翠雕刻竹节手镯
评论列表
翡翠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也有着各自的亮点
不单是因为其价值高,其颜色也是非常的亮丽。
种水好的绿翡翠,更是让许多人争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