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货翡翠
● 翡翠的优化处理
翡翠的优化,比如在抛光过程中使用酸梅汤、打蜡,那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优化,并不破坏翡翠的结构。这些加工工艺,不管是行业内标准,还是国家鉴定标准,都是允许的。还有一些方法是不被允许的,比如:抛光粉、覆膜、烧色。
这些优化处理的翡翠在2003年以前可以视为“A货”翡翠,但在2003年新的标准规定中指明,任何化学加工,包括注蜡都不能算A货。
A货翡翠
主要分为两类:
1、热处理
目的是促进氧化作用的发生,使黄、棕、褐色的翡翠转变为鲜艳的红色。
方法是将体积相近的翡翠清洗干净后放在炉中加热,最好是包上悬空吊在炉中,升温速度要缓慢,当翡翠颜色转变为猪肝色时,开始缓慢降温,冷却后翡翠就呈现红色。
若想要较鲜艳的红色,可浸在漂白水中氯化数小时,以增加它的艳丽程度。此方法与天然红翡具有同样的耐久性。
2、浸蜡
是翡翠加工中的常见工序,不影响翡翠的光泽和结构,目的是掩盖翡翠的裂纹,增加透明度。
浸蜡
方法是将翡翠放入蜡液体中稍加温、浸泡,使蜡液体沿裂隙和微小缝隙渗入,再抛光以达到上述目的。此方法只是暂时性的,如遇到高温会使蜡质溢出,耐久性差。
3、抛光粉、覆膜
这两种方法从目的上来说是以次充好,从学术上来说,并没有破坏翡翠的内部结构,不能算作B货,可以理解为翡翠行业里的“障眼法”。
抛光粉比较常用,在缅甸曼德勒购买翡翠的时候,经常有货主来拿翡翠镯子,整体淡绿、淡紫或淡绿和淡紫相同。客人在缅甸买的的时候会觉得颜色很浓艳,拿回国内过了一段时间后,颜色渐渐淡去。也有人在国内购买的手镯,佩戴一两个月以后,发现颜色变淡或消失,而当时购买的时候也有翡翠鉴定证书标明是A货。
其实这些情况都可能是因为商家使用了“有色抛光粉”,商家可能先把翡翠做好鉴定证书,然后再抹上一层有色抛光粉,使得有色的部分更加浓艳,以此欺骗客户获得高额利润。
另外,翡翠正常的加工流程也会使用“抛光粉”,不过都是使用无色抛光粉。
A货翡翠
再就是覆膜,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给翡翠“穿衣服”,给翡翠的外表镀(覆)上一层有色染料。这种方法和抛光粉有共同之处,危害性也是很大的。如果仅仅是表面的覆膜,可以用肉眼识别,但是对于某些特定的翡翠,比如封底镶嵌的翡翠戒指,其只在戒面底部覆盖,以提高翡翠颜色的饱和度,这种方式的覆膜就非常难识别了。
覆膜翡翠
● 鉴定特征
1、看表面及内部结构:
透射光下可见纤维交织结构至粒状纤维交织结构,而后者在反射光下多出现“翠性”,在白色团块状的石花附近较易观察到,矿物颗粒越粗大“翠性”越明显,越细越不易观察。颗粒较粗的抛光良好的翡翠表面常用“微波纹”,也是人们常说的“橘皮”特征(这是由于长柱状、束状略具定向分布的硬玉颗粒间硬度差异造成的,是翡翠内部结构的外在反映)。
橘皮
2、看颜色:
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不仅要观察颜色的色调,也要注意颜色的组合和分布,观察有无“色根”,过渡是否明显或自然,是否为正常的翡翠颜色,以区别其他相似的玉石,颜色的分布是否呈网状、沿微裂隙分布,以此来判断颜色为原生还是次生,或者人工染色。
3、看光泽:
翡翠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硬度,所以其光泽强于其他相似玉石。
A货翡翠表面的玻璃光泽
4、查密度:
翡翠的密度为3.33g/cm3左右,大于多数绿色玉石,用手掂量时翡翠较重,有“打手”感,而其他玉石类,如石英岩质玉石等则相对较轻。
A货翡翠拿在手里会有“沉”感
5、折射率:
点测法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很少与其他玉石折射率相混。
6、手感:
传热、散热都很快,放在手上有冰凉感,摸起来有柔滑细腻的手感。
7、经过加热优化的翡翠会比天然翡翠显干,由于基本性质与天然翡翠基本相同,因此常规方法不易鉴别。另可通过红外光谱仪进行鉴别,天然翡翠在1500~1700cm-1、3500~3700cm-1附近表现出较强的吸收区,而热处理红翡则没有,说明烧制翡翠中没有水的存在。
8、经过严重浸蜡处理的翡翠,可将之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可使蜡溢出,在紫外灯下浸油者可见黄色荧光(之前有发一篇《翡翠“莹光”与“荧光”有什么区别?一字之差,价格却天差地别》的文章),浸蜡者可见蓝白色荧光,有机物峰明显。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翡翠手镯淡绿淡紫
评论列表
帝王绿的尊贵,红翡的妖艳如火紫罗兰的神秘等,都让人赞叹不绝。
一颗翡翠的精彩绽放,是在地下经历亿万年不断锤炼的结果
国人以佩戴翡翠玉石来增加自己的品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