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喽!大家好,我是小七。翡翠的种、底(地)、水是翡翠的基础概念,是判断翡翠品质最基本的依据,相信凡接触过翡翠的人都听说过。但是仍然也有许多人不清楚翡翠的种、水、底(地)到底是什么?三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今天小七来与大家详细分享一下。
对于种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的大小,即细腻程度。结构细润程度是指组成翡翠矿物的颗粒大小。从宝石学的角度来看,“种”是指由颜色和质地形成的综合的效果,是在千差万别的翡翠中,根据其颜色、质地的组合特征找出某些翡翠的共性作为这一类翡翠的共同特征。
翡翠的“种”,注重的是翡翠颜色和质地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外在的感觉。种更加注重颜色的表现特征,如老坑种是满色翡翠,玻璃种是无色翡翠,花青种是颜色分布不均匀的翡翠等,金丝种是颜色呈平行分布的翡翠。
翡翠的地指的是翡翠除去绿色以外其他情况一一透明度、细润程度、光泽度、洁净程度的综合表现,统称翡翠的底(地)子。
水是指光在翡翠内部传播和表面折射中的不同表象,它包括翡翠的透明度和翡翠的表面光泽两大部分。也就是说,翡翠的透明度越好,翡翠的表面光泽越亮,翡翠的水越好。反之,翡翠的透明度越差,表面光泽越弱,翡翠的水就越差。
“种”和“底”是两个经常被混为一谈的概念,如玻璃种、玻璃地。“底”与“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际玻璃种更注重无论什么颜色翡翠的透明度像玻璃一样透明,而玻璃地侧重翡翠的背景像玻璃一样洁白无瑕。某一个种并不能反映出翡翠真正品质的优劣,需要加上地子进行描述,如冰底花青种、冰底金丝种。地是包括质地的细润程度、颜色、瑕疵等方面的有机组合与综合体现。
一般说来,种好水好,种差水差。地子和种也有这样的一般规律。只有“种”、“水”俱好,才可能有好的地子;只有“种”、“水”、“色”和翡翠的净度俱佳,才会出现很好的地子。
在观察和解释“底”时,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
1、翠(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底色。
2、当翡翠无色时,此时“底”为种、水、光泽、净度的综合体现。
3、当翡翠为满绿或满色(橙、黄、黑等)时,颜色与底子融为一体,此时“底”即为种、水、色、光泽和净度的综合体现。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我是小七,关注我,与你分享翡翠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 翡翠种水是怎么形成的
评论列表
人体佩戴的首饰有吊坠、手镯、耳饰等,与翡翠搭配的一般都是K金。
当优雅的翡翠与耀眼的钻石搭配时,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