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酒海街社区历史文化
▓ 祝诚|主编
镇江酒海街社区志目录
酒海街社区历史名人
刘裕
1、刘裕(363—422年),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字德舆,小字寄奴。生于京口,故宅原址在寿丘山脚下。为南朝第一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人称“东方的成吉思汗”。他当皇帝后,把故宅移到寿邱山上,改建成“丹徒宫”,并将早年种田所用的“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用以教育后人不要忘本。辛弃疾有词赞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佚。
林仁肇
2、林仁肇(?—972年)建阳(今福建南平)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将,曾任镇海节度使。身材魁梧,武艺高强,沉毅果敢,人称南唐“军中长城”。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得军心。因身刺虎形纹,人称“林虎子”。后被南唐李后主无辜杀害。陆游《南唐书》引陈乔之语曰:“国势如此而杀忠臣,吾不知所税驾(指归宿)也!”果然,两年后,南唐遂亡。故居在昔日丹徒县化龙坊,即今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原市交通局)附近何家巷一带。
范仲淹
3、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庆历三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曾任润州知州。在任时建造“清风桥”(在今正东路与酒海街交汇处地下),便利人员往来。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再加修缮,并为纪念范仲淹而改称“范公桥”。他撰写的名文《岳阳楼记》,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陈升之
4、陈升之(1011—1079年),北宋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市)人。字旸叔。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镇江军节度使,封秀国公。曾花费巨資在酒海街清溪治第修园,因病未能入住,此事沈括特列一条写入《梦溪笔谈》:“秀公治第于润,极为闳壮,宅成已疾甚,惟肩舆一登西楼。人谓之‘三不得’:居不得、修不得、卖不得。”并写有《吊陈升之宅》一诗,以此警戒后人切勿奢糜。
5、刁约(?—1082年),北宋丹徒人。字景纯。少苦学,能文善书。任职判三司盐铁院,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东坡相友善。后告老还乡,修葺住宅园林于今范公桥东北中营丁家巷一带,名“藏春坞”,为润州城东著名园林。其《怀南徐所居》诗云:“城南已葺藏春坞,溪侧方营逸老堂。岭上万松山径合,江中千稻一坵黄。”其“逸老堂”与沈括梦溪园之“岸老堂”毗邻。
苏颂
6、苏颂(1020—1101年)北宋人。字子容。祖籍泉州,生于镇江。官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副相)。集政治家、外交家、经济管理学家、大科学家、大医药学家于一身。设计制造“水运仪象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著有《苏魏公集》《图经本草》等。故居在昔日丹徒县化龙坊绿杨村,即南唐林仁肇故园宅,位于今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院(原市交通局)何家巷附近、朝阳小区一带。
沈括
7、沈括(1031—1095年)浙江钱塘县(今杭州)人。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等。晚年在镇江城东筑“梦溪园”,居此八年,撰成《梦溪笔谈》。该书是一部笔记体学术著作,广泛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被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并著有《长兴集》《志怀录》《清夜录》《良方》《天下郡县图》等。今日在其故地已局部复建“梦溪园”,内有其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及名人题匾。
曾布
8、曾布(1036—1107年)江西南丰人。字子宣。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1019—1083年)的胞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北宋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助手。王安石对其评价为:“自议新法,始终言可行者,曾布也;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余皆前附后叛,或出或入。”变法期间,他一人身兼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官拜尚书右仆射(右宰相),后任润州知州。居昔日城南千石墟巷(今庙巷附近),并在此去世。有诗文传世。
宗泽
9、宗泽(1060—11有28年),北宋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文武才。靖康元年(1126年)临危受命,出任磁州知州,受封河北义军都总管,击退来犯的金兵。后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任其为副元帅,与敌十三战皆胜。又任用岳飞等为将,所向披靡。金人畏惧称他为“宗爷爷”。他曾二十余次上书高宗,制定收复中原方略,可惜未被采纳。他忧愤而卒,临终仍三呼“过河”。他是抗金斗争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有《宗忠简公集》传世。据清《丹徒县志》记载,其镇江故居位于本社区花巷原石达桥南。死后葬镇江市京岘山,现辟为“镇江宗泽纪念公园”,位于今京口区宗泽路。
靳贵
10、靳贵(1464—1520年)明南直隶丹徒县(今镇江市)人。字充道,号戒庵。曾乡试第一,会试第二,廷试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太常寺少卿兼侍读、1684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类同宰相)。靳贵曾多次主持科举考试,反对浮华文风。居家俭约,曾作《师俭堂》以示子孙。著有《戒庵文集》20卷。告老还乡逝于镇江家中,明武宗亲临府上致奠,并亲写祭文:“朕居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南巡,先生已矣。呜呼哀哉!”区区28字,概括了靳贵与其关系密切的一生。故宅在南门大街靳家巷内。
张玉书
11、张玉书(1642——1711年)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京口区)人。自幼刻苦攻读,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二十三年(1684)授刑部尚书,调兵部尚书。二十九年(1690)拜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皇帝御驾亲征葛尔丹叛乱,为国家统一作出杰出贡献。。历官凡五十年,康熙五十年五月卒于热河,谥号“文贞”。先后主持修《明史》,出任《大清一统志》《大清会典》《平定三逆方略》《平定朔漠方略》《政治典训》《治河方略》《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等书的总阅官。张玉书工古文辞,著有《张文贞集》十二卷。张玉书祖孙三代、兄弟三人皆进士,可谓“进士之家”。其故居在今张家巷,一说在庙巷,两地相近。
12、祝应瑞(生卒年不详,约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人),字荔亭(一作荔庭),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京口区)人。为扬州江都芒稻河闸官。博学多才,与“扬州八怪”中的高翔、汪士慎、高凤翰友善,时相过从。工诗文书画,著有《见山楼集》。所居丹徒宅名“见山楼”。据现年94岁高龄的鲍元顺老人指认,此楼约在今石头巷19幢位置。因他童年曾与居于此处的祝氏后人祝寿萱(女)同读附近庙巷的一家私塾。(另一说:楼在今西津渡附近,待考。)当时镇江、扬州和南京、苏州等地诗词书画人士如沈德潜、鲍皋、夏桢(镇江诗人,家亦在石头巷)等人,常到此雅集,留下诗文书画佳话。清代长篇小说《红楼复梦》中的主人公,即假托该石头巷祝家,可见当年盛况。
、徐宝山
13、徐宝山(1866——1913年)江苏镇江市人。出生于京口区南门大街。生性剽悍,诨名“徐老虎”。早年闯荡江湖,以豪侠自命,实为有组织地贩运私盐,以帮会管理盐枭。1899年,33岁开山主堂称“春宝堂”,成青帮头目。有船只700多艘,手下弟兄上万人。后为清廷招安,官至江南巡防营帮统。辛亥革命时,响应革命,顺应潮流,光复扬州、泰州等地,被临时政府授予陆军上将衔,任扬州军政府都督。日后又投靠袁世凯,反对二次革命,被革命党人暗杀。作为一代枭雄,徐宝山是一个反复无常、沉浮不定的人。当日有称:“日载报章,传诵一时者,黎元洪外,即徐宝山也。”是风云一时的人物。死后葬丹徒韦岗墩墩山。
主编祝诚
祝诚,江苏省镇江市人。1964年扬州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本科毕业。中囯古代文学教授。曾任镇江师专副校长、镇江高专校长、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院长。曾获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撰有《茅山抗战胜利纪念碑碑文》《镇江宝塔山学子亭记》并勒石,编撰有《竟陵派锺惺谭元春选集》《元人镇江小令赏析》等。曾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
标签: 泰州翡翠原石拍卖
评论列表
本身也代表着优雅、神秘、温和和端庄等
绿色翡翠饰品,能使人显得含蓄端庄,充满活力
翡翠的寓意代表着丰收、金钱、满地有财、处处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