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镐遗子/书文;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西安古之长安,南靠终南北望渭水,地势从南到北渐次降低,貌似一条龙脉,龙尾在终南山,龙头就在龙首原。东西走向有六条土岗横贯,形成特色坡台地貌。既有耳熟能详的有东郊“长乐坡“”、南郊“草场坡”、北郊“红庙坡”,也有不为人知的金銮坡、胭脂坡、翡翠坡。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城南的“勋荫坡”。
宋代张礼《游城南记》记载:“下勋荫坡,入牛头寺,登长老文公禅堂,夜宿寺之南轩。己酉谒龙堂,循清明渠而西,至皇子坡,徘徊久之”。张礼注曰:勋荫坡,今牛头寺之坡也。寺即牛头山第一祖遍照禅师之居也,长老道文禅师自南方来,居于牛头寺之北堂。其南轩为延客之所。龙堂在牛头寺之西,寺故有龙泉塔院,俗称“龙堂坡”,地甚平坦,多植杏树,谓之“杏花坪”。龙堂之西为皇子坡,传秦葬皇子于坡底,起冢于坡北原上,故而得名皇子坡,隋文帝时改名“永安坡”。
可见“勋荫坡”就是西安市长安区韦曲东南方向樊川路边杨虎城将军陵园上面这道大坡,坡底为杨虎城陵园,坡中有牛头寺,杜公祠,坡顶有传说中的袁天罡大冢。勋荫坡位于少陵塬半坡,远望其势,状若卧牛,故名“牛头山”。关于勋荫坡其名所来,传说得名于“勋荫陂” ,牛头山自上而下有条大沟,名曰:祁姓沟。沟渠积水成池,名曰“勋荫陂”。明朝《陕西通志》载:“勋荫坡一名石牛头山,在县南十五里牛头寺下,贾忠曰:今牛头寺之坡也。”
杨虎城将军陵园
1949年杨虎城将军在重庆遇难,1950年迁葬于勋荫坡底下,背靠少陵原,俯视樊川。陵园所在地就是最早的牛头寺龙泉塔院处。当初陵园大门建成之时,杨虎城麾下大将,有“中条铁柱”之称的赵寿山将军亲自书写"杨虎城将军陵园"7个金字。进园扶阶而上便是杨虎城碑亭,内树方碑一座,上刻“杨虎城烈士陵园”七个鎏金大字,是叶帅亲笔题写的。看芒塬翠岭,想千古功秋,后赋打油拙诗一首,《悼杨将军》诗曰:“国仇家恨兴义举,辛亥革命亮刀戈;驱张反刘为靖国,反袁**造共和;东瀛倭寇犯华疆,张扬兵谏立功勋;赳赳老秦赴国难,千古功勋留丹青”。
杜公祠
沿勋荫坡而上,坡中可见“杜公祠”。唐代大诗人杜甫,字子美,出身京兆杜氏,人称“诗圣”,杜曲镇即为“京兆杜氏”一族居住之地。这里曾是杜甫祖宅之地,杜甫诗云:“故里樊川菊,登高素产原”;“杜陵斜晚照,潏水带寒淤”;“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正因如此,杜甫号曰“杜陵布衣”或“少陵野老”。陈中凡先生《游终南山记》道:“民国十有三年夏……上龙首原,至牛头寺,东即杜工部祠。工部籍隶襄阳,而系出长安,故其诗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今少陵塬下瓜洲村是唐代大诗人杜佑、杜牧故里,杜牧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文中杏花村,有一种说法指的就是牛头山的“杏花坪”。
明嘉靖五年,为了纪念杜甫,修建了杜工部祠,据《关中两朝文钞》载:“长安杜公祠,明嘉靖五年创建。明万历五年、清康熙四十一年曾两度重修。”民国时期傅增湘先生《秦游日录》也说:“入杜公部祠。以陵西有子美故宅,明嘉靖间建此宅祀之”。但不知为何,今人所撰之《重修牛头寺碑记》却要记载为:“宋初重建,改名福昌寺,其内又兴建杜公祠。”宋建?明建?个人意见,当以明代嘉靖年间为准。
杜公祠享殿西侧北墙有《杜公祠重修纪念碑》:碑文记载:康熙年间长安邑人张道治言:“余特谒杜公祠,见其塑像脱落,堂屋倾塌,不禁喟然曰:公生长于斯,其精神魂魄亦当聚于斯,岂公生平沦落坎坷,而遗像复处此不蔽风雨之地,是余之责也乎!因急命匠石,辟旧址,营新居……另为改修,焕然一新焉。”
可见康熙年间,长安县人张道治曾对杜公祠进行了修缮。时任知县的黄家鼎《重修杜祠自记》记载:“樊川有杜子美祠,屏少陵几神禾,左华严右勋荫,清明近襟,潏水远带,为城南第一名胜。清代乾隆末年杜公祠毁于大火。嘉庆九年重新修建于牛头寺东今址。《县志·祠祀考》有记:“杜工旧祠在牛头寺南一里,龙泉塔院之左。”
民国时期,日寇侵华,设西安为陪都,名:西京。1932年5月,西京筹备委员会长官张继以个人名义倡议捐款对勋荫坡上的杜公祠大家修缮。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全面整修扩建,并于1960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70年夏,袁世凯的表侄文史大家张伯驹先生游览杜公祠,做《秦游词》作诗词两首,一为《浣溪沙》,云:“过工部祠,用少陵诗句..........一为《小秦王》云:“过樊川吊杜舍人。草发樊川岁岁青”
今天的杜公祠是个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山门是仿唐代的砖木结构,祠院内有三间享殿,殿内供有杜甫泥塑坐像一尊。祠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写的《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寺》石碑的墨拓本,这是现存唯一的杜甫墨宝。据载民国时期,杜甫石刻遗像旁悬有湖广总督翁同爵手书对联:“归梦休萦襄水曲,此堂不让浣花溪”。
牛头寺
杜公祠北边紧挨着就是牛头寺,牛头寺在唐朝时期是“樊川八大寺”之一,唐代诗人司空图作诗《牛头寺》云:“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寥寥”。
牛头寺开山宗师是遍照禅师,长安县终南山北麓沣峪口凤凰山有净业寺, 是佛教律宗祖庭,开山祖师为道宣禅师。一次道宣禅师邀请遍照禅师赴宴斗法。遍照禅师负一牛头赴会。眼看过了饭点,道宣禅师还未言及吃饭,遍照法师便将所负牛头置于案上,坦然吃下。道宣禅师惊异,问道:“佛家戒律,不杀生,不食荤,你这是为何?”遍照禅师也不言语,直接出寺夺门而去。道宣禅师紧追而去,但见遍照禅师正在沣峪河中破腹洗肠。道宣禅师见此情景,知道其佛法道行高于自己。从此人称遍照禅师称为“牛头师”,其所创建的寺院称为“牛头寺”,其所创宗派称“牛头宗”。另一说牛头寺得名于勋荫陂所在的牛头山。
关于牛头寺的修建时期,宋代宋敏求所著《长安志》和明代赵崡所著《游城南》均记载为:“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建(795年)。”清乾隆四十四年《西安府志卷第六十一·古迹志下·祠宇》也记载为:牛头寺在城南二十里勋荫坡南,贞元十一年建。宋太平兴国中,改福昌寺。明隆庆五年修,殿前有四季柏,四时皆花,本朝达礼善修,康熙六十一年续修。民国历史学家何正璜先生《西北考察日记》也记载为:“牛头寺,为唐贞元十一年所建”。
今寺中有一方碑,名曰《重修牛头寺碑记》碑文落款:“二零零二年十月六日”,应为今人新立,但不知道为何碑文中却记载牛头寺建于唐贞观六年(632年)?碑文摘抄如下:“长安城南少陵原畔,著名古刹牛头禅寺为开山遍照禅师於唐贞观六年所建。是唐长安城八大寺院之一..........宋初重建,改名福昌寺,其内又兴建杜公祠。明改秦王香院。清光绪、慈禧幸西安重修,复名牛头寺,并每日取九龙潭甘泉饮..........一九九三年,老和尚释果林发心重建牛头寺”。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建?唐贞观六年建?我也一头雾水,想来“唐贞元十一年建”应该靠谱一些。
明朝初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坐镇西安,为诸藩之长,牛头寺为秦藩邸香火院,曾大加修缮。明朝神宗时期,周至县尚村镇大水屯村赵和外甥王允濂手拿一本宋朝张礼的《游城南记》从西安安定门出发,循着张礼昔日的路线巡游城南,两人一共走了13天,详细考察路途变迁,从户县圭峰寺返回。回来之后,赵崡将不同于宋朝张礼《游城南记》的地方摘录出来,写了一本《游城南》全文共4470个字,其中载“牛头禅寺,地胜如华严而庄严过之”。寺中有九龙潭,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驻在西安时,每天派人取泉水供其饮用。”何正璜《西北考察日记》中载:“今忽闻此处有泉,颇喜。急趋下山,只见清泉汩汩,细流不断。念此处及近郊,亦无高山,即有一小丘陵而已,且泉之四周并丘陵亦无,此泉平地而起,水源何来,实为不可思议。泉清莹可爱,据云味甘特甚,西安所有要人家中饮料全取于此。面积不大,仅五尺见方,然大旱不涸,霖雨不溢,不解其故,因此特为此泉派一哨兵守。”
民国1923年郑子屏先生陪康有为游终南山,书《游终南樊川记》文中载:“寺祠连接,花木颇多,松竹苍翠可爱,而四季柏、龙爪槐,尤为奇绝..........寺中又有唐经幢,字极秀韵,石亦完好..........寺前有九龙潭,取水煮茗,啖之如饮醴泉。以志考之,唐杜岐公别墅,太平公主山庄,以及杏花坪、九曲池、桂林亭,当在寺左右。其遗迹今犹见。”
解放后,牛头寺为长安县文教单位借用,上世纪末僧人果林老和尚驻锡该寺,各方募资,重修殿宇。今牛头禅寺龙抓槐,虬枝缠绕,美曰:“龙槐”;四季柏,苍翠欲翔,美曰:“凤柏”,依然存在。唐代经幢立于殿前,可惜字迹模糊,难辨其文。九龙潭依然存在,旁边立有小碑。
传说的袁天罡大冢2013年所拍老照
沿山坡而上,羊肠小道,陡峭难攀,上至坡顶,枯草从中有一大冢,坟前有柏树数棵,前些年来,坟侧有一孔洞,红砖箍成,洞内有盗洞,洞壁甚为光滑,今日再临此地,孔洞已经封堵,此大坟即为传说中的袁天罡墓。不远处有李淳风的墓。两墓形状都像两个凸起的大馒头一般,相距有三里多,之间是一个大湾,李淳风墓在南,袁天罡墓在北。2013年4月29日还曾作打油拙诗一首,《殇冢》诗曰:“术神临凡入唐宫,二圣吉地留神明;半仙之名饱私心,百年之后定少陵;物华天宝人杰灵,推背一出震天惊;千年古冢留盗洞,嫣笑远处李淳风。”
袁天罡、李淳风的墓,据我所知,本地还有两处。一处在狄寨原北大康村村西约500米处,有两个圆锥形冢,当地人称“金刚冢”,现墓冢已为平地。 另一处在咸阳五陵原上,今渭城区窑店镇鸭沟村东南也有一处袁天罡的坟墓,叫“阴阳冢”,土冢保存较为完好,成馒头状,东面还有一座开口很大的盗洞,北面也有个盗洞。清乾隆十六年《咸阳县志》记载:“袁天罡墓……俗称阴阳冢。石碑甚大,相传为形家者所忌、扑之。今字覆其下,不可得摹。”
关于勋荫坡顶袁天罡墓,今天多认为是唐朝将领论弓仁墓。论弓仁,吐蕃人,出身于吐蕃噶氏家族,从小专心习武,熟练刀箭弓马、演兵布阵。吐蕃赞普趁其祖父与唐朝大将王孝杰血战之时,欲铲论弓仁噶氏家族势力,论弓仁领兵投唐,历仕武后、中宗、睿宗至玄宗四朝,勋业彪炳,名振朝野,逝世后,追赠“拨川郡王”。宋代张礼在《游城南记》记载:"由赵村访章敬寺基,经拨川王论弓仁墓。下勋荫坡,入牛头寺,登长老文公禅堂,夜宿寺之南。"张礼注曰:“论弓仁者。吐蕃普赞之族也……葬赵村,张说丞相为碑,今已毁,字无存者,独其题额在焉。”本章尽言于此,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22年1月27日凌晨
标签: 大冢爱美翡翠知识
评论列表
一颗翡翠的精彩绽放,是在地下经历亿万年不断锤炼的结果
国人以佩戴翡翠玉石来增加自己的品格修养
帝王绿的尊贵,红翡的妖艳如火紫罗兰的神秘等,都让人赞叹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