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首饰的发展历史悠久,两汉时期,女子的首饰以簪、钗、步摇、华胜、耳珰为主,之后有一段时期还曾流行过充满异域风情的步摇冠。
隋唐五代但中国传统金银首饰的繁盛期是从唐代开始的。
头上金钗十二行,作为两汉以来的插戴款式,到了唐代,依然非常流行。
隋唐五代时期,那时女子比较喜欢梳高发髻,而对折式折股钗简直就是盘发神器,自然最受欢迎。
唐《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发髻正上方佩戴的花树钗,发髻一侧佩戴的就是折股钗。
步摇的名称,自唐代以来就变得很宽泛,几乎可以被认做是钗簪的统称了。凤衔流苏是比较流行的步摇款式。
作为首饰的金钿,在六朝诗歌中早已出现。作为发饰的花钿,在折股钗的基础上,发展为后来的钿头钗。
《长歌行》里赵露思饰演的李乐嫣,发髻上插戴的是钿头钗,是唐朝的新创。
作为面饰的花钿,用呵胶贴在面上,花钿的样式非常丰富。最简单的花钿仅是一个小小的圆点。
《唐明皇》中杨玉环的花钿造型。
唐朝时,半月式梳篦很受欢迎。
隋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制作精良,款式精美的金镶宝,金镶玉。
唐朝的项饰则是以璎珞为主,金银制品并不流行。《风起洛阳》中宋轶饰演的柳然,作为名门望族河东柳氏之女,佩戴的项链,都为璎珞。
宋朝时期宋元时期,可以说是承上启下。首饰款式虽然有了不小改进, 但远没有像明朝那样集华贵、精致于一体。
到了两宋,折股钗依然很流行,宋朝时候的典型装饰纹是竹节、竹叶和花卉。那时候的钗梁上已经出现了铺号和制作者的姓名。
而到了宋代,虽然延续了唐朝的花钿钗,但却在唐朝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把原本分散的花钿相连,形成十几厘米长的一道弯弧,佩戴起来,既方便又比较容易出效果。简直可以以一当十了。
除了花钿簪钗,桥梁式簪钗,也是大宋美人的新创。
梳篦到了宋朝,发展为帘梳,是梳篦和步摇的结合体。佩戴时梳背插于前额发髻,或双鬓,花网自然披垂如帘,行走间极具灵动之美。算是最早的额饰单品了。
宋朝时期冠饰开始流行,《清平乐》中的冠群芳。
宋朝后宫,珍珠是当仁不让的饰品新宠,《清平乐》中的珍珠妆。
到了宋朝,步摇的样式有了新的发展。宋朝的新式步摇,钗簪造型略如弯月,下边衔坠,形式跟皇后凤冠两侧的博鬓相似,这一类步摇的造型,主要是从唐五代的花树钗演变而来。
明朝时期到了明朝,金银首饰的华贵与精致达到了登峰造极,金银首饰的考古发现,远胜于前。
与以前的朝代钗簪并行相比,明代的头面一副,簪子几乎成为主流。
这是因为唐朝的美女爱梳高发髻,宋朝时期女子喜带冠,元代的女子爱包髻,到了明朝,发髻上罩有䯼髻,钗簪几乎成为了装饰。
凤簪,《明史》中提到此类簪首为凤鸟,专门用于对称插戴于凤冠之上,时称“金凤二”。
折股钗到了明代,已经不流行,取代折股钗的是各种小簪子。耳挖簪、花头簪、一点油金簪、小插等。
花头簪的插戴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用于挽发和装饰的花头簪直接插于发髻上,有时同时插戴许多支。
掩鬓是典型的明式簪钗,因簪戴与两鬓而出名。掩鬓的通用款式为云朵式。但明朝比较流行的掩鬓造型:一种是鸾凤,一种是仙人。
佛像挑心簪,挑心的簪脚一般较短,或有弧度,簪首相对较大。
金镶宝花顶簪,明都昌王朱载塎夫妇墓出土。
清朝时期至于清代,串珠点翠成为主要特色,金银反而成为点缀。真可以用珠光宝气来形容。
满族女子平日梳旗头,出席重要盛典的时候著礼服,与礼服相配的首饰就是钿子,制同凤冠。钿子分为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插了钿子也不影响钿子上再插戴簪钗。
耳挖簪,又名一丈青,不管是宫廷、民间、满族、汉族,都普遍使用的一种簪子。《红楼梦》中就曾提到过:晴雯向枕边取了一丈青。不管是两把头还是盘龙髻,耳挖簪都是斜插在一侧。
象生,便是仿生,两宋以来就有簪钗仿花虫鱼鸟的款式。如蝴蝶、蜻蜓、蚱蜢,后来又加入蝙蝠等。
花簪使用了雕刻、金累丝、串珠、镶嵌、点翠等多种工艺,均细致精美,立体感强,彰显了皇家用品的尊贵。
钿子上插戴的各种饰品,就像面花、结子,可以单独做成钗簪。
银镀金点翠穿珠流苏。
抱头莲。清朝时期比较流行的一种小簪子,材质有珍珠款、宝石款。
画中的美人佩戴的是金镶珍珠点翠花簪。
金嵌珠宝点翠盘长式耳环。
标签: 首饰照片大全大图
评论列表
种水好的绿翡翠,更是让许多人争抢不已
翡翠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也有着各自的亮点
不单是因为其价值高,其颜色也是非常的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