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友在玩赏寿山石时往往会联想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及其与石文化的关系,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人类的文明就是伴随着对石头的应用而产生、发展的。在原始社会里,当金属还没有被发明之前,就曾经有过一个漫长的取石制器的“石器时代”。先民们不单依赖石制工具以求生存繁衍,同时还逐渐懂得利用石质之美来装饰自己。
中华民族是爱石的民族,在它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石文化”独树一帜,源远流长。早在史前,我们的祖先就有“灵石崇拜物”的塑造。秦汉的“画像石”、南北朝的“石窟艺术”、盛唐时期的“陵墓石雕”..历史石雕艺术品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引以自豪。
在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玉与石的分定标界,界限并不十分明显,着重根据外观的独特表现,认为美丽的石即为“玉”,并且赋予世俗道德观念,引出“玉德”的学说。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有五德。”以后才渐渐将“玉”:的概念缩小为色泽鲜艳、质地细腻、硬度坚硬、富有透明感的单矿物或矿物**体。
尽管如此,文人雅士对于石的浓厚情致依然有增无减,“石不能言最可人”,正是他们对石头倾注特殊情感的最好写照。更出现了“世俗贵玉而贱石,独文人鄙玉而重石”的风尚。这恐怕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吧!
历代士大夫阶层,几乎无人不以石为友,自命清高。相传老子和孔子都有玩石的嗜好,苏东坡“供石”、米南宫“拜石”的故事世代流传。在封建王朝中,爱石的帝王也不在少数,宋徽宗喜欢玩赏太湖石,明太祖提倡“瘦皱透漏”相石法,清代康熙、乾隆乃至慈喜太后更有藏石、赏石之雅趣。自明以后,在“石头文化”中,印章石一族异军突起, 独领风搔,其中尤以寿山石、青田石和鸡血石备受篆刻家的喜爱。
寿山石虽然早在宋代以前就已经大量开采并且应用于雕刻工艺美术品,但是它的天生丽质直到元,明之际才真正被文人所发现,引进印章领域,得以发扬光大。自此,寿山石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列为贡品进献宫廷。更有田黄宝石被尊为“石中之王”直令金石逊色,珠宝无光。
寿山石,这一大自然赋予的瑰宝,以其干资百态、变幻无穷的天趣,再经过代复一代文人墨客们的赞赏交誉、百般推崇,加上帝王权贵们的推波助澜,促使它在近现代中国石文化中的身价与地位骤增,称雄海内外,成为金石鉴藏家们竞相猎取的“宠物”。更甚者不惜投以黄金求购一石,被传为佳话正如高兆《观石录》所形容:“(寿山石)美玉莫竞,贵则荆山之璞,蓝田之种;洁则梁园之雪,雁荡之云;温柔则飞燕之肤,玉环之体。入手使人心荡。”
传播最新的寿山石资讯,分享精美的寿山石作品。我是寿山石雕手艺人康高为,请关注我,进入我的主页下方查看更多,谢谢!
标签: 翡翠求购知识
评论列表
一颗翡翠的精彩绽放,是在地下经历亿万年不断锤炼的结果
国人以佩戴翡翠玉石来增加自己的品格修养
帝王绿的尊贵,红翡的妖艳如火紫罗兰的神秘等,都让人赞叹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