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什么时候出仓神舟十二号大约几点返回地球

翡翠 抖音短视频 385 0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载人航天精神述评

大漠戈壁金秋醉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什么时候出仓,弱水胡杨迎客归。

在完成既定任务之后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什么时候出仓,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即将结束3个月的太空飞行踏上回家之路,返回位于西北大漠戈壁的东风着陆场。

归来之时,太空还是那片太空,中国人却又一次把一个国家崭新高度在这里标记——神舟飞船首次快速交会对接,首次进入自己建造的空间站,最长时间的太空驻留,最长时间的出舱活动……

8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在出舱任务结束后挥手示意。新华社记者 田定宇 摄

这是中国航天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的新高度。

站在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的时间轴上,我们再回眸中国航天人29年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不由得发现,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也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展开全文

(一)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那天开始,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悄然起步。

此时,苏联已发射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什么时候出仓了三代飞船,建设了“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美国则完成了飞船向航天飞机的跨越。

2018年5月17日,航天员聂海胜(右三)、刘旺(左一)和张晓光(右一)在工作人员护送下前往沙漠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面对晚于国外的现状白手起家,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开始昼夜攻关;面对自然环境恶劣的大漠戈壁顶烈日冒风沙,开建载人航天发射场;面对测试发射没有工作流程的窘境从零起步,十几个人组成的课题组全国奔波调研2000多个日夜,设计出全新的测试发射工艺流程……再大的困难都吓不倒中国航天人,他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挑战。

1998年1月5日,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精心选拔的14人,汇聚北京航天城,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天空与太空,一字之差,被苏联航天员列奥诺夫形象地称为“上天的阶梯”,包含了众多艰苦万分的训练。

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常人只能承受3到4个G的重力加速度,航天员却要承受40秒的8个G的重力加速度。训练中,他们的五官被挤压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外飞,胸部极度压抑,呼吸非常困难,手臂抬不起来。一位航天员的母亲看后,一边流泪一边不住地摆手说:“不看了,不看了!”

做这种训练时,航天员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挺不住了就可以立即按动红钮,请求暂停。但时至今日,没有一个人按过这个红钮。

可以说,“特别能吃苦”是由载人航天领域的特别工作环境锤炼而成的。而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参与工程研制、建设和试验的中国航天人,才能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二)

在人生的旅途上,什么是最大的激励力量?中国载人航天参研参试人员的选择,是把个人发展深深融入祖国的航天事业。

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挥动中国国旗(摄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2008年9月27日,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在浩瀚太空留下中国人的第一个足印,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飘展的那一幕已经凝结成中国人永远的记忆。

然而,这一历史时刻的背后却是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

就在翟志刚准备出舱之时,轨道舱频频响起火灾报警声。直面在太空最害怕发生的事故,翟志刚仍选择了毫不犹豫地出舱。他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完成任务,让五星红旗高扬在太空。”

这也是中国航天人的共同心声。

2003年10月15日9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惊雷乍起,长征2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飞船直刺苍穹。杨利伟刚开始感觉良好,但很快就遇到了麻烦——火箭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

此前,他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什么时候出仓神舟十二号大约几点返回地球-第1张图片-翡翠网

“难以承受的痛苦,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杨利伟说,“有一刹那,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2003年10月15日,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杨利伟出发登舱前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杨利伟并不害怕牺牲。在出征之前,他早已做好了牺牲生命的心理准备。他担心的是,如果牺牲了,他就无法完成接下来的任务,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将推迟实现。

共振持续了26秒。后来有人评价:26秒,见证了中国航天员英勇无畏、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

18年后,“时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话天宫活动在北京和香港两地成功举办。一名香港青年学生这样问杨利伟:“您觉得航天员这个职业最酷的地方是什么?”

杨利伟答:“在太空中,当我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旗时,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酷的。”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紧紧相连,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这,是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源泉,是这个能打硬仗的战斗集体不断创造非凡业绩的最根本原因。

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什么时候出仓神舟十二号大约几点返回地球-第2张图片-翡翠网

(三)

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自主创新,奋力攻关,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神舟飞船从研制开始就瞄准了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直接采用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为打造托举神舟飞天的神箭,运载火箭设计制造人员开展了近千项技术攻关,让长征2号F火箭成为享誉世界的“金牌火箭”;建设载人航天发射场,采用中国特色的总体技术方案——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运输、远距离测试发射,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一系列新技术、新创造、新成果,无一不是中国航天人创新攻关的智慧结晶。

1999年11月20日清晨,西北大漠深处。成千上万的人们在袭人的寒风中兴奋地等待着。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6时30分,长征火箭托举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直上云天,并于次日凌晨准确着陆在预定回收区域。

这意味着,中国航天用短短7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用三四十年走过的路。

最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最深的足迹。同样,一种精神,只有经过狂风暴雨的洗礼、挫折失败的磨砺,才能浸入骨髓、刻骨铭心。

2021年5月19日晚,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距离发射不到3个小时,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一个压力值参数突现异常,不得不推迟发射。

这枚火箭能否成功发射,关系着中国空间站“天地运输走廊”能否顺利搭建,更关系着后续载人航天计划能否顺利实施。

距离下一个发射窗口还有9天。为了摸排故障,试验队员换好服装、戴好面罩,一次次从50厘米见方的舱门钻进箭体仔细排查。

5月的海南,室外温度高达30多摄氏度,湿度达90%以上。在火箭舱体中,则是零下183摄氏度的低温。巨大的温差考验着长征七号,也考验着每一名试验队员。而他们一切无暇顾及,都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尽快完成问题定位。

5月25日,归零工作接近尾声。5月29日20时55分,火箭成功发射!

“归零”,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名词。这个可以简单解释为“从头开始查找故障原因”的词语被细化为5个步骤。正是“归零”原则与经过一次次发射试验淬炼而成的严慎细实作风,成就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成功飞行。

可以说,崇高使命焕发了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这种精神又激励着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在短短29年间便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的航天奇迹。

(四)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573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出征前,3名航天员专程来到距离发射场数公里外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从元帅、将军到普通的官兵、科技工作者,有760多位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人在这里长眠。

潘仁瑾就是其中一个。1998年4月18日,神舟一号飞船紧张备战之际,载人航天发射场电磁兼容工作负责人——潘仁瑾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为支持丈夫工作,潘仁瑾毅然辞去在上海的工作,随丈夫来到大漠,一头扎进科研试验第一线。测试工作大多在野外进行,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她都坚守在现场。

那天深夜,潘仁瑾口吐鲜血突然倒下。弥留之际,她与丈夫有个约定:“飞船上天,勿忘相告”。

英雄淡泊名与利,惟愿飞天梦圆时。今天,我们可以告慰烈士的是,已经有12艘神舟飞船从她长眠之地飞向太空,中国人的太空家园也已经开始建造。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规模宏大的跨世纪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参与其中。他们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形成了强大合力。正如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所说,载人航天真的是“以平凡成就非凡,以无名造就有名”。

精神无形,却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激励人负重前行、成就梦想。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一座精神丰碑,是与“两弹一星”精神血脉赓续又极具鲜明时代特质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努力进取、跨越时代、勇往直前。

来源:新华社

标签: 航天 航天员 中国 中国航天 飞船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