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插画事件没有车没有房黄金剩女版,大家应该都知道没有车没有房黄金剩女版了,经过几天的舆论发酵,官方发布了正式通知:
教育部专门成立了调查组进行全面彻查,调查处理结果会及时向社会公开。同时,立即对全国中小学生教材进行全面排查。责人教社整改,确保下学期学生能用上新教材。
说实话,小学教材插画能引发如此巨大的风波,大家都没想到。
一开始人教版的数学教材插画上热搜这件事,很多人没有太在意,觉得如果只是审美上的些许差异,倒也没必要小题大做。
但是,仔仔细细看了之后发现,不仅仅是能否欣赏的“小问题”,而是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的“大问题”。
而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在美的边缘疯狂试探
我们先来说说审美。
有一说一,人教版教材里的插图风格,看着真的让人很不舒服。
眼距奇宽无比、眉毛稀疏、头特别大。
小小年纪,发际线高到天际。
手指甲异常尖锐,还涂着黑色指甲油。
眼睛斜视、笑容诡异,买份报纸都像在做坏事,毫无儿童的天真单纯。
甚至还透着油腻和浮夸。
成年人的画风稍微正常一些,但也有这种表情呆滞的纸扎人风格。
家长们是怎么评价的呢?
有的说,课本看着瘆得慌。
有的说,一个个眼神萎靡,看不出一点儿少年儿童的精气神。
还有的说,教材里的孩子一点儿孩子样都没有,像是成年人假扮的。
一位家长给自己5岁的儿子看了教材插图,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孩子说:“怎么感觉哪里都不对劲呢?为什么他们的眼神都是像傻子一样的?”
而正在使用教材的小学生们,则评价“好丑,吓人”。
因为看着实在不舒服,很多网友晒出了自己小时候教材上的插图,不得不说,对比之下,美的更美,丑的更丑。
曾经的教材插图,色彩温暖,有着浓浓的时代气息。
神情自然细腻,几乎所有的小细节都画得很清晰。
现场感十足,仿佛能感受到人物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
水墨画更没的说,完全再现诗句中的场景,一看就知道是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还有更久远的小学教材,比如这套《蒙学课本》的插图,跟文字两相呼应,一眼看上去,满满的趣味感。
而这些,才是更符合我们心目中的,适合出现在孩子教材上的插图。
毕竟审美这事,靠的不是教,而是浸泡在其中。
想想看,如果孩子处在一个比较* 仄、单调的审美环境中,经常接触的事物既粗糙又怪异,怎么可能激发出他们对美的感悟和幸福感呢?
要知道,虽然审美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对美的感知,是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构建未来美好精神生活的基础。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
“美能磨练人性。
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受到美的教育,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欣赏一切美好的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之徒。”
比起文字
图画更容易影响孩子
我们大人很容易忽视一个事实:小孩子的视角跟我们的可不一样。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绝大多数是靠具象化的思维认识世界的。
也就是说,小孩子在看书的时候,比起文字,插图更吸引他们,也更容易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面对这些插图,因为孩子没有足够的辨识能力,不论好的还是不好的、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的还是错的,都会选择全盘接受。
在网友们的深挖下,不少疑似有问题的教材或出版物插图被曝光了(不只是人教版),其中有一些不太妥当的地方,可能会给孩子的成长埋雷,需要我们当家长多加注意:
▶ 建立清晰的边界意识
有一张插图,传播得非常广。
几个孩子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其中两个男孩,一个把手搂在女孩胸部的位置,一个紧紧拽着女孩的裙子。
这是相当冒犯和越界的行为,但对边界意识模糊的孩子来说,可能看了图之后,会认为这是正常的行为。
从男孩的角度看,他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根本不了解男女边界在哪里,稍不留意就会做不尊重女性的行为;
而从女孩的角度看,如果在现实中发生类似的事情,她很可能不会说“不”,也不会反抗,完全不懂得保护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从小帮孩子建立清晰的边界意识,了解和爱护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
▶ “性观念”需要引导
很多人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插图突出了男孩的生殖器官。
有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也因此,很多网友用“居心叵测”“精神坑害”“后患无穷”来形容这些插图。
我个人认为,这些插图的确欠考虑,但也不必上纲上线。
对性好奇是人的天性,没有善恶之分,孩子是用理性慎重对待性,还是不计后果放纵自己,关键在于成年人 如何去引导他们。
就像尹建莉老师说的:
“在孩子成年之前,作为家长,我们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自尊自爱的意识,养成善良、理解、豁达、勤劳的品行,使他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和谐发展的人。
正确的两性观绝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一个人整个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孩子只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他一定会同时有健康的两性观。”
▶ 越是基础性的知识和常识,越要严谨
某网友上传了一张数学题插图:我想买4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一共需要多少钱?
按常理推断,图中的男孩应该竖5根手指。结果插图上画的却是:一只手竖2根,另一只竖1根。
仔细看看小女孩的腿,竟出现了疑似纹身的图案。
还有国旗图案,标准的应该是四颗小五角星,在大五角星的一侧。
但教材上的,看着却像是四颗小五角星在大五角星下方。
孩子看了很容易产生误解。
要知道,教材不仅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的媒介,也是启蒙孩子思想、建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哪个家长希望孩子在教材上看到这样有歧义的内容并信以为真呢?
人民日报评论说得非常对:“教材插图不只关系审美培育,更关乎价值养成。健康、阳光的插图设计,才能引导孩子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价值追求……”
要把孩子当成
独立的人去对待和尊重
其实,虽然人教版教材插画事件有了解决方案,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理解:为什么插画的创作者们非但不觉得有问题,还觉得“画面精美程度媲美商业绘本”呢?
个人认为,最本质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去对待和尊重,这是成年人的傲慢。
当他们觉得,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教材的文字内容上,就会忽略插图对孩子的影响;
当他们觉得,孩子无法识别美,欣赏不了艺术,就用简化和歪曲的插图替换掉高雅和深刻,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贴合了孩子的认知;
当他们觉得,孩子应该如他们想象的那样认识世界时,就会臆想出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然后说自己遵照了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几天前,读了三川玲一篇关于矮化儿童的文章。
她在文中写道,自己曾经是一名教材出版工作者,人教版教材插图事件不是孤例,儿童教材丑乃至儿童用品丑,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还存在大量比这更隐蔽的矮化儿童的行为。
这让我想起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
一位学历不低的妈妈认为孩子不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她严格规范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细节。
饭菜
如她所想,在孩子5岁的时候,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孩子也越来越偏执,性格孤僻不合群,也无法接纳生活中的任何变化。
很明显,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从小作为人的天性被压抑,得不到任何自由和尊重,只有无休止的规范和要求。
看似“懂规矩”“习惯好”,实际上是被强行按在“听话”的位置上不能动弹,他所有的需求都被忽视了。
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又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当然,这么说不是为了谴责谁,而是陈述很多孩子目前面临的处境,也是希望更多成年人能够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
于小家而言,孩子能够获得把控自己的力量,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于大家而言,孩子是我们所有人的未来,真正地去丰盈他们的心灵,滋养他们的精神,才是最负责的态度,也是最美好的祝福。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