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古典时代一个王朝的强盛标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人口。因为只有老百姓丰衣足食人口才会增加,而这个丰衣足食是什么标准,很简单就是温饱,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饿不死人。但是这只是基本条件,因为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有这么一个时期,这种时期顶多就是治世,还算不上强盛。
而强盛,或者说是盛世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国力,而国力可以通过军力、民生这两个方面得到体现。
比如说开拓河南地、河西走廊,灭亡南越国和闽越国的西汉,但是民生却是户口减半,导致西汉盛极而衰。
再比如说唐朝,虽然唐朝一度在军事上非常强盛,但是由于军事胜利没有及时巩固,实际控制的疆域也并不算特别大。不过唐朝民生确实一度还不错,虽然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嘲讽,但是最起码在安史之乱之前还可以。
再一个就是蒙古帝国,虽然蒙古帝国吸收了东亚、中亚和西亚的文明成果,打下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地盘,但是三代四代都拉倒了。
虽然蒙古帝国后来只能以忽必烈的大元维持存在,但是其疆域依然不小。而且得益于元朝田赋较轻且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民生也一度不错。但是由于大元青睐地方自治且向下过度放权导致政府缺位,以及高层内斗不止,最后因为瘟疫等天灾导致大元对地方完全失控,灭亡是时间的问题。
所以大元的强盛可以理解为昙花一现,因为其基础实在是太脆了。不过大元作为一个典型的大陆帝国,打通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商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所以蒙古帝国毫无疑问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性帝国之一。
接着就是古典中国最后的辉煌,也就是清帝国。清帝国之所以是最后的辉煌,是因为清帝国做到了古典时代的极致,你也可以理解为落日余晖,因为清帝国的强盛之后就是盛极而衰。
这是因为清帝国对内积极革除弊政,发展生产力;对外又建设军力,开疆拓土。而且清帝国在军事胜利之后还能及时巩固成果,利用国力的优势和政治上的灵活性将军事胜利转化为实际控制,这才有了清帝国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如果说庞大的疆域是清帝国国力的写照,那么清帝国是如何做到的呢?因为清帝国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一系列改革发现了生产力,缓解了社会矛盾,既能保证帝国财政收入也能让老百姓的收入得到提高。
《康乾盛世历史报告》提出,清帝国国库存银长期在六千万两以上,这是历朝历代都做不到的。而且,清帝国的开疆拓土军费都是以国库存银为基础,不对民间横征暴敛。
而且清帝国田赋税率非常低,只在2%到 4%这一区间,而且清帝国强盛时期皇帝还经常蠲免赋税,不完全统计,康熙和乾隆二帝蠲免的赋税就达到了四亿两白银。所以轻赋和蠲免的作用下,老百姓负担较轻,自然收入增加。这就是清帝国的轻赋,关于清帝国的轻赋我们可以看一下三个人的评论。
王庆云:
本朝丁田赋役素轻,二百余年以来,未尝增及铢黍,而诏书停放,动至数千百万,敛从其薄,施从其厚,所以上培国本,下恤民依,岂唐、宋以来,所可同年而语?
黄遵宪:
上稽百世以上。旁考四海以外,未有如我大清之轻赋者
民国初年一位云南老农:
清代田赋,征率极轻,名虽本诸古代什一之征,实则不及百分之五。全国田赋征率,在比较上,三江、两湖较重,若西南各省,实只征至二十分之一也。云南田赋更轻而又轻,吾家有田十亩,年仅纳一两二三钱银,尚是包括一切附征款项及平色票费种种陋规在内。与今之征实、征购、征借等项合并其数而相较,实有霄壤之殊。
再加上清帝国鼓励工商业发展,废除了明朝控制人身自由以及阶级固化的政策,通过人口流动带动商品流通,同时清帝国也时不时的通过皇家园林、公共工程等项目,将白银投入到市场**商品流通。老百姓收入增加必然会购买更多的商品,进一步**商品的流通,进而增加商业税的收入,放出去的白银不仅能能挣回来,还是个利国利民的良性循环。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汉学家彭慕兰认为清帝国鼎盛时期老百姓生活水平并不比欧洲差的原因。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也有相似的观点。
即便是**战争之后,洋人也认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差。(《被误解的中国》)
根据《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清帝国鼎盛时期中国很多地区都重新定义了奢侈的标准。
即便是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穷省也变得富庶起来。
甚至还出现了浪费的现象,话说要不是经济能力提高,也不会出现浪费的现象。
而且当时长寿老人的数量非常大,不满八十岁的老人都不视作长寿,自然也无需上报朝廷。
实际上古典时代国家的好坏和君主的个人素养、能力分不开关系,而清帝国康乾盛世时期三位君主都属于个人素养和能力都非常不错的君主。根据《康乾盛世历史报告》,清帝国的制度能很好的防止君主作恶,并让君主尽可能维护公共利益。
所以,清帝国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古典时代的极致,说是中国古典时代唯一的盛世也没什么问题,因为在中国古典历史上,还没有哪个历史时期能和康乾盛世比肩。
当然清帝国的盛世属于高标准了。
全文完
评论列表
翡翠都有着不同的含义,也有着各自的亮点
不单是因为其价值高,其颜色也是非常的亮丽。
种水好的绿翡翠,更是让许多人争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