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作为缅甸的国宝,却长久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之后,不法商人逐渐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他们绞尽脑汁,牟取暴利,对原石采取各种各样的造假,欺骗众多的赌石爱好者。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下赌石内部学习资料——翡翠原石常见的作假手段和鉴别技巧。
1、假皮类 把一些翡翠山料的氧化层粉碎,然后用胶将其粘住,将翡翠的实质蒙盖掉,以达到欺骗的目。此类原石皮壳质软、有胶性、没有细晶粒自然排列的表现,在鉴别时要做到:一看(观察)二触(手感)三敲(听发音的虚实)四刻(松紧)五想(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假象类 用制造假象分散注意力,掩盖住翡翠原石的裂纹、黑点、残损等问题,其方法多为涂黑、写字、贴胶纸、抹泥、去皮不抛光,大件开小口或擦开一小点等。
3、假古类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有识玉、用玉、制玉、赏玉、爱玉之风,源远流长,发掘古玉,研究古代玉器制品工艺,对研究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故此,假冒行为与方法层出不穷,在鉴别时除应具备必要的翡翠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素养,因为它也是一门考古学。
4、炝绿(俗称度色)是采用染色剂(如铬蓝、镍蓝等)化学药品,经泾泡、加热、酸化处理后使无色翡翠变成美丽的翠绿色。仔细观察绿色往往发邪,常有闪蓝发黄的感觉,与天然翡翠的颜色有本质差别。前者附着在硬玉矿物的外表或附着在翡翠的微裂隙中,由表到里,内浅外深,有绺处绿色深,无绺处绿色浅或无,绿色为细丝状存在于翡翠中,这是炝绿的最大特点之一。而后则是铬离子等进入硬玉矿物晶体格架中形色的颜色。通过滤色镜观察时也可看到,炝绿在滤色镜下会变红,而天然品则不会。
除认真仔细地观察外,还可以通过高温、酸浸进行鉴定,经过酸(如王水、氟氢酸、磷酸等)的浸泡后炝绿的绿色就会消失,在高温下的检验也一样,当然温度不可过高,一般以铁片不红为限。以此方法比单纯凭经验或用肉眼观察更能准确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局限性的,一般不可随意使用。
5、料石 一种绿色翡翠的代用品,如玻璃烧料、玉类等。这是常见的一种伪制品,大至镯子、烟嘴,小至戒面、元珠,目前这种假冒品已不再多有,因为它极容易与翡翠区别。料石制品虽为绿色,但却呆板,体内常有明显可见的气泡,比重轻,手感明显轻飘。断口为碴贝壳状
6、真假混色 这是一种欺骗性极强、分辨较难的人为作假情况,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绿色的体积或因绿色浅而在绿色部位或间断处炝染绿色。其特点如粉绿一样,但在鉴定时因真假混杂并存而难以断定。
7、开口贴片 用无色、质地差的翡翠原石在开口处粘贴一片色正、质地较好、大小相同的薄片,以掩盖内部劣质部分,鉴定时应注意开口周围是否有异样,有否黏合痕迹,敲击声音虚实。
8、掏心涂色 对原石情况不明,为了了解内部情况,先打一小孔,见质地低劣或将绿将部分取出后,涂上绿色染料,如油漆、牙膏等有色填充物,并用锡箔纸衬底,然后将洞口黏好。这种做假的翡翠,在表现特征上,非常近似天然的,打灯观察作假部位透明度好,总给人一种外浅内深的感觉是,这种表现就像在一块玻璃的北须被人放入了一张微透明的绿纸,黏合痕迹是鉴定的主要依据应注意观察皮壳的完整性、闻气味、沁水观察是否有渗水冒泡的现象。
9、天窗盖帽 多以劣质翡翠为主,切开后见石头内部劣质色差,便将开口处做假皮掩盖,假皮壳酷似原皮壳的颜色和质地。鉴定时注意观察皮壳各部位的颜色、沙粒、质地的变化,有无胶痕,在阳光下观察皮壳各部位色调光泽的变化。
9、伪造风化 质劣的翡翠或因其他原因做假皮壳后,为了掩盖其人工痕迹,将其埋入土中数年,并在周围放入酸或碱等腐蚀物侵蚀,其用意是提高透光率,增强透明度。
10、新玉假古 主要指翡翠成品而言。为增加其价值而人为地在图案、雕磨等方面尽量摹仿古人,或用烟熏、火烧、人工伪残、抹泥腐蚀等。在鉴别的时候应注意表面氧化层是否是自然氧化。
关于翡翠原石的作假相信很多翠友们也是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故事案例,这里小编也只是简单地总结了一些,想要全套赌石内部培训资料可以私信小编获取。此外,购买翡翠原石时还要多注意原石中的裂纹,黑点,瑕疵等问题,不可轻信商家和中介人的话,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作出正确的判断,不要冲动购买,难以鉴别真假和预测价格时,要多看,少说,多观察。 造假不分行业,所以当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观察,切不可随意而行!
标签: 翡翠原石鉴定基础知识
评论列表
国人以佩戴翡翠玉石来增加自己的品格修养
一颗翡翠的精彩绽放,是在地下经历亿万年不断锤炼的结果
帝王绿的尊贵,红翡的妖艳如火紫罗兰的神秘等,都让人赞叹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