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王------翡翠
华人社会的玉石崇拜源于石器时代玉石之王。由于玉石的硬度比别的石头高,用来当工具使用属于利器,人们得到玉石就是得到先进的生产力,所以人们开始崇拜玉。铁器,青铜器时代,玉石作为先进生产工具的地位下降了,但是人们又开始用玉石制作礼器,祭祀用器,玉器可以通神,也可以通鬼,从此玉与文化结缘,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一直延续至今,越来越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对于玉石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玉石之王。石之美者,谓之玉。古代把美丽的石头通称作玉,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出土的玉器,除了其文化价值以外,材质本身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所以在古玩市场上,一件文物不论它有多么古老,不具备充分的文化价值,价格一样上部去。乾隆皇帝晚年喜爱使用的一块方形白玉玺,可以拍卖到5200万人民币,与其相比,出土的战国时代的玉璧价格低得难以象。
春秋战国时期,玉石的文化价值又进入了“以德比玉”的阶段,《礼记》明载: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石之王。玉石成了品德的象征,配玉之人,品德磊落、坦荡。《礼记》要求上层社会的君子,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君子佩戴玉石,有两个意义:一是避邪驱鬼,免收小人的加害,邪气的侵袭;二是身有佩玉,走路叮当作响,说明堂堂正正,如果鬼鬼祟祟或者蹑手蹑脚,即使有佩玉也不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唐朝以后到宋代,玉器开始进入民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玉匠的鼻祖是丘处机几乎晚了1600年,因为从宋代开始,玉器才开始进入民间。丘处机曾经两次到今天的阿富汗去拜见成吉思汗,元朝开国以后被封为白云观的道长。现在北京白云观的第四进殿,就是丘祖殿,这里供奉着玉器鼻祖的遗骸。
清代,人们对玉器的宠爱更是愈演愈烈玉石之王。传家可以没有金银,但是不能没有玉器,可能意味着:人穷志不能短,位卑德不能丢。康熙、雍正、乾隆朝代,从朝中到民间对玉的喜爱和崇拜登中国古代的锋,造中国古代的极。从这个时代开始,痕都斯坦玉,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白玉因为材质更加完美,开始流行。上述价值5200万元的乾隆玉玺,就是痕都斯坦玉。
清朝中期以后,翡翠开始流行玉石之王。翡翠是中国人的称呼,翡翠矿石产于缅甸,是缅甸玉石的一种。进入中国以后由于其色彩美丽,晶莹剔透,绿色美丽的象翠鸟,黄色美丽的象翡鸟,所以把这种缅甸玉叫翡翠。翡翠是一种鸟的名字,雄性叫翡,雌性叫翠,水中鸳鸯出双入对,天上的翡翠也是出双入对,雌雄不分离。据说,翡翠的名字,是由慈禧太后取的,还有待考证。不过翡翠确实从慈禧太欧开始成为“玉石之王”。
翡翠白菜,作为国宝,现藏于台湾的故宫,大家耳熟能详玉石之王。其实,慈禧的两个翡翠西瓜,两个翡翠甜瓜,平时连自己都舍不得把玩,死后一起随慈禧陪葬到东陵的慈禧墓。1928年7月,孙殿英盗墓以后,到今天92年了,这四件国宝从未面过世。翡翠西瓜、翡翠甜瓜成了一个传说。也许他们在中国农村的猪圈下掩埋着,也在纽约或者伦敦的银行保险箱里沉睡着,总有一天会重见世人。
慈禧以后中国另一个伟大的女人就是宋美龄玉石之王。宋美龄在外交场合最喜欢穿的是旗袍,最喜欢戴的是一对帝王绿麻花翡翠手镯。这对手镯的真正主人是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第二房太太陈帼英。为了讨好蒋家,1943年8月,在拜见宋美龄时,陈帼英把当时价值4000块大洋的帝王率麻花翡翠手镯送给了爱翠如命的宋美龄。当时的4000块大洋现在值多少钱,倒是不需去算了,宋美龄90大寿时,佩戴的还是那一对帝王绿麻花翡翠手镯。美龄死后,这一对无价之宝,应该留在了美国的孔家,就是孔祥熙的后人手里。
从慈禧到宋美龄,翡翠超越新疆白玉成为玉石之王玉石之王。成功的原因倒不仅仅是两位伟大女人的推动,而是翡翠这种缅甸玉石属于宝石。翡翠的折光率为1.66,比重为3.34,硬度为7,这些都符合国际宝石协会对宝石的规定标准。更重要的是高档翡翠,十分稀有,所谓高档翡翠,主要是指玻璃种、冰钟、荔枝种和芙蓉种的老坑翡翠。稀有性是能否成为宝石的重要指标。干青、豆青、铁龙生这些品种的就象开山采石一样容易,所以价格上不去。而玻璃种,冰钟这些高档货需要把一座山挖成平地,把一条河床翻个底朝天也不一定能找到,自然就是稀有的宝石,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2010年7月28日的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是一期“走进宜宾”的节目,一个58岁的老先生,1986年花3000元买了一对玻璃种老坑飘彩手镯,中央电视台的专家给出的保守参考价格是每个30万元人民币玉石之王。其增值的潜力可见一斑。翡翠,确实不浮玉石之王的美誉。
评论列表
翡翠的寓意代表着丰收、金钱、满地有财、处处生财
本身也代表着优雅、神秘、温和和端庄等
绿色翡翠饰品,能使人显得含蓄端庄,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