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范儿(ID:ifanr)
作者:张成晨
“打完疫苗后没有手机直播网站不能录屏也不能截屏应该怎样操作的他们直播网站不能录屏也不能截屏应该怎样操作,这半个小时都在想什么呢直播网站不能录屏也不能截屏应该怎样操作?”
前段时间,一个老人干坐半小时等待留观结束的视频,让麦子想起直播网站不能录屏也不能截屏应该怎样操作了她的奶奶。
在她的印象里,奶奶的生活是一次次周而复始:
跟家人一起看电视,看一两个小时跑到房间睡觉,睡醒了就在房间各个角落转一转,或者跑到阳台上发发呆、晒晒太阳,基本每天就过着这样的日子。
图|站酷海洛
看到同样没有手机的老人,麦子动了为奶奶买一部智能手机的念头。
事实上,智能手机与老人,本就是麦子日常工作的关键词。她是“教爸妈玩手机”豆瓣小组的管理员,也是“麦龄”小程序团队的一员。
3000 多个“老年冲浪教程”
故事要先从“教爸妈玩手机”豆瓣小组说起。
这个小组于 2021 年 10 月 12 日建成,群成员昵称设定为“小说明书”,现在已有 9400 多位成员。
在这里,有人求助如何为长辈挑选手机、教长辈玩手机,各种建议奔涌而至直播网站不能录屏也不能截屏应该怎样操作;有人主动分享方法和心得,如投石之后水面荡开波纹;也有不少分享感动、心酸和吐槽的帖子,从中更理解彼此,也更理解长辈。
细节各有不同,共同点是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这些交流互助是必要的、有用的,但光靠小组是不够的,仍有人在找更高效、更直接触达老年人的方法。
去年 11 月 2 日,管理员麦子在组内发布了文章《为了教会长辈玩手机,我们做了个小工具》,邀请感兴趣的组员加入内部测试。这里的小工具,便是小程序“麦龄”。
“麦龄”的谐音是“迈龄”,希望长辈们能迈过年龄的障碍,融入智能时代;麦子的花语是“合作”和“赞美”,意在让年轻人与老年人互相合作,携手跨越数字鸿沟。
打开“麦龄”的直观感受是,字体大小和页面布局对老年人都挺友好。
而在最重要的教程设置上,“麦龄”选择了一种介于图文和视频之间的形式——全程语音指导,每个步骤都能在对应位置点击,让长辈产生真实*作的感觉。
当初参与内测的豆瓣组员有六七百人,参与共创制作教程的有三百多人,现在“麦龄”后台已经有 3000 多个教程,涉及 100 多个软件。
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全民应用”都在其中,也有长辈特别喜欢的糖豆(广场舞教学)、美篇(中老年图文创作分享社区)、妈妈的戏曲等等。
每个软件都有教程合集,方便老年人系统化学习。总体来说,覆盖了便捷支付、社交通讯、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知识学习、运动健康等诸多领域。
想要自己为长辈做教程的人,也可以自行上传教程。
怎么样的教程是适合老年人的?在接受爱范儿采访时,麦龄团队的麦子分享了她的看法:
首先,步骤详细很重要,比如,同意软件使用协议和下一步,我们都会分成两步,让老人*作时不会迷茫。
其次,语音讲解要清楚明确,不能太简略,最好让老人听懂这个步骤的意思,以及具体怎么*作。
再次,截图界面要干净。我们的教程都是由一张张截图做成的,要是截图打码多,背景乱,对老人来说就容易眼花。
除了教程以外,麦龄还提供常用工具、每日新闻、问答版块、老照片修复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常用工具”页面,用户点击图标可以直接跳转到对应的小程序,如“健康码”“行程码”,一个入口解决多种问题;每日新闻可以全程语音播报,适应老年人的媒介使用习惯。
麦龄还在不断迭代之中,最近一次更新是加入“ 社区”板块。这个板块里,既有老人日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有针对各种提问的答疑解惑,实现同辈或代际的交流。
麦子告诉爱范儿,下一版的麦龄会增加方言版本教程,适合不同地区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人,也在考虑增加文字转语音功能,让不识字的老人也能通过麦龄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从麦龄的经验来看,老年人最想学的是微信、抖音这种全民软件。此外,他们还希望学会一些刚需的技能,比如打开健康码、查核酸结果、手机支付、线上买菜等。
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就是希望用智能手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因为不懂手机而被世界抛弃,毕竟现在几乎到处都需要手机才能通行。
当然,要让小程序持续发光发热,我们首先要将它的使用方法介绍给长辈。
用年轻人去连接老年人
美国学者舒尔茨在《老年经济学》里说:“老年人并不是一个由相似成员构成的群体。”
初期调研阶段,麦龄团队在武汉几个老年大学发放了近 300 份调查问卷,了解老人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对互联网的需求。
图|站酷海洛
与此同时,通过一对一深入访谈的形式,麦龄团队跟 20 个不同城市、不同知识程度、不同年龄的老人,各进行了为时 30 分钟的访谈,确定老人的智能手机使用水平。
目前,麦龄主要通过教程的难易程度来兼顾不同类型的老人。在 3000 多个教程里,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性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麦龄团队的一位志愿者平时工作很忙,在基层帮老人处理医保、社保等事务,但仍会在晚上抽空制作一到两个教程。
因为日常与老人接触多,她做的教程文字描述很清晰,步骤也很详细,基本都是一遍通过。
图|站酷海洛
在“麦龄”这样的通用工具之外,千人千面的“民间智慧”也不可忽视。
较为常见的是一步步截图并加备注、用录屏记录*作过程、手绘使用说明书......2014 年已经有手绘漫画解释微信的用法和用途。
还有用户通过苹果的 FaceTime、华为的畅联等功能,或腾讯会议、Zoom 等应用,在视频中共享手机屏幕,一步步告诉长辈想要的功能在哪里,以及如何*作它们。
就像需要先教长辈打开“麦龄”一样,或易或难的数字化道路上,年轻人都要承担起引路人的角色。
用工具去连接人,本质还是用人去连接人。
麦子同样认为,工具只是一种辅助:
无论小程序还是 app,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能帮助老人解决不想学的,是老人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真正能解决不想教的,是子女对长辈的孝心。而我们小程序,更多的是起辅助作用,为那些想学的老人提供学习工具,为那些想教的年轻人提供教学捷径。
更多的问题,依然要靠年轻人的智慧与耐心。
觉得没必要不想学、怕瞎点出什么问题、怕被诈骗和乱扣钱、视力不好、完全不识字......这些都是老年人学不好智能手机的原因。
但相对应地,“教爸妈玩手机”小组的组员们也根据自身实践,群策群力地给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爱范儿总结出了几点心得:
1.年纪更大的老人,学会便捷实用的基础功能就好,也可以老年机和智能手机共用;
2.先教老人更感兴趣的功能,有同龄人一起会更有兴趣;
3.在环境中加深老人对某项功能的迫切感,比如逛菜市场和扫码支付、外出旅游和滴滴打车;
4.用老年人更感兴趣与记得住的语言教学;
5.教学过程中赋予足够的耐心和适当的夸奖,一项功能的掌握主要还是靠死记和熟能生巧。
可见,工具能够在其中起到一部分的作用,使得整个过程更加愉快和便捷,但良好的代际关系依然是根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目的。
总有人正年轻
也总有人正老去
智能手机不适老的背后,映照出数字化社会年轻人至上的运行逻辑——当老年人褪去劳动者角色并退隐家庭,通常被看作需要社会供养而不产生价值的群体。
而被数字化社会抛下的老年人,不仅仅意味着失去更便利的生活,甚至连生活本身都在失去。比如看病和打车更便利了,却有可能让老年人手足无措、寸步难行。
图|站酷海洛
一个事实是,接触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老人依然是少数。
CNNIC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相对较多,但占比也不过半数左右;能够独立完成叫车、订票、挂号等网络活动的则更少。
数字化社会,应该给老年人更多温柔的过渡期。
如果说麦龄解决的是“不会用”,那么 2020 年底开始的适老化改造是让互联网“更好用”,两者相得益彰。
职业陪诊师行业在悄然兴起。顾名思义,他们所做的是陪伴老人就诊,要做的除了挂号、拿片子、取药,更重要的是帮助老人放下就诊焦虑。
疫情以来,“健康码”成了出行必备,也是不少老年人的出行难题。无锡火车站曾为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通“无健康码通道”;河南、上海、安徽等地,推出亲属可帮忙代申领的纸质版“健康码”。
老人对于互联网信息没有辨识能力,他们像对待过去的电视报纸一样,将自媒体信息视为权威。由年轻人创办的公众号“国学爱生活”,用魔法打败魔法,模仿老年人最爱的文风,告诉爸妈方便面没有毒,也劝他们吃多少煮多少别吃剩菜。
总有人正年轻,但没有人永远年轻。有趣的是,在微博大 V@迪仔Dizzz 推荐“ 麦龄”的评论区,有条热门评论是:“搞不好是我比较需要。”
“银发青松助手”和麦龄类似,也是一个教爸妈玩手机的小程序,由腾讯技术公益推出,在去年重阳节前夕上线。研发团队这样定义它:
长远来看,银发青松助手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我们终将变老,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未来应该用不上它了。也就是说,银发青松助手的使命,是可以看见终点的,我们会一路跑着跨过去。
当我们拉长时间的维度,适老化,乃至更广泛的无障碍化,不止关乎当下的老年人,也关乎现在的年轻人和未来的老年人。
每一届的代际和社会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哪怕只是为了最朴素的一句话——“所有人都会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爱范儿(ID:ifanr),原标题为《 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不难》。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